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阔世玛3.6﹪WG对各种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安全性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陈文芳

作者: 陈文芳 1 ; 郭井泉 2 ; 刘宇 1 ; 束春花 3 ; 李延奇 4 ; 周小刚 5 ; 张平磊 6 ;

作者机构: 1.北京海淀区上庄乡实验站

2.拜耳作物科学(中国)开发部

3.江苏省练湖农场实验站

4.山东省龙口市农技站

5.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

6.河南省新乡市植保站

关键词: 阔世玛3.6﹪WG;小麦

会议名称: 第七届全国杂草科学会议

主办单位: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页码: 126-133

摘要: 德国拜耳公司于2001-2004年连续3年在11个省市210个小麦品种上进行了阔世玛3.6﹪WG的安全性试验.供试品种涵盖了当前大面积种植的绝大多数冬小麦、春小麦品种.经研究表明:阔世玛3.6﹪WG对冬小麦的软粒型(弱筋型)及半硬粒型(半强筋型)小麦品种基本安全,常量下(13.5克有效成分/公顷)可以安全施用;倍量下(27克有效成分/公倾)有个别品种出现暂时药害,或有小幅度减产.部分硬质型冬小麦品种对阔世玛3.6﹪WG比较敏感,常量及倍量下均有药害.春小麦品种对阔世玛3.6﹪WG比冬小麦品种敏感,尤其是硬质型品种,软粒型及半硬粒型品种也较多出现药害.因此,阔世玛3.6﹪WG用于硬质型冬小麦品种之前,必须先进行严密的安全性验证试验,确保安全无害后再推广使用;在春小麦田暂不推荐使用;施药时应严格按推荐的施用剂量、时期和方法喷施.喷雾时应恒速行驶、均匀喷雾,尽量使田间各处的用药量均匀一致,严禁"草多处多喷,草少处少喷",避免重喷、漏喷或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另外,在4天内有大雨和霜冻(最低气温低于2℃)、阴雨天、低洼积水、泥泞过湿或遭受涝害、冻害、盐害、病害及营养不良的麦田或逆境条件下不得使用本剂.

分类号: S451.221`S482.44

  • 相关文献

[1]抗条锈病小麦新材料的选育及遗传分析. 杨家秀,杨足君,李光蓉,任正隆. 2001

[2]阔世玛3.6%WG对各种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安全性研究. 陈文芳,郭井泉,刘宇,束春花,李延奇,周小刚,张平磊. 2004

[3]四川盆地弱光照生态区小麦超高产技术途径分析. 李朝苏,吴春,李生荣,黄辉跃,王常玲. 2012

[4]川中丘陵区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条件下土壤水分及增产效果的研究. 吴萧. 2001

[5]免耕和秸秆覆盖对小麦、油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卿明福,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郑家国,姜心禄,吴婕,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005

[6]小麦加工品质在四川生态区表达研究. 邹裕春,杨武云. 2003

[7]成都平原周年免耕+秸秆覆盖还田对小麦、水稻产量的影响. 李少昆,汤永禄,谢瑞芝,黄钢,高世菊. 2007

[8]利用RIL群体研究1.5+10HMW-GS对普通小麦品质性状和产量的潜在影响. 杨武云,田纪春,李朝苏,李俊,陈放. 2007

[9]稻草覆盖还田对小麦机播质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汤永禄,吴春,黄钢,吴晓丽. 2012

[10]小麦单倍体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研究. 徐利远,瞿世洪,余桂容,尹春蓉,岳春芳. 2000

[11]振兴小麦栽培研究之我见. . 1996

[12]川辐系列小麦品种品系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研究. 宣朴,瞿世洪,尹春蓉,郭元林. 1996

[13]人工合成小麦衍生品种川麦47的抗条锈病SSR分子标记定位. 魏会廷,胡晓蓉,彭正松,杨武云. 2007

[14]提型杂种小麦粒重优势的研究. 李有春. 1995

[15]四川冬小麦产量构成因子初步分析. 李浦,廖晓虹,杨梅,饶世达,蒲宗君. 2012

[16]人工合成小麦CI-LD抗穗发芽遗传特性分析. 蒲宗君,李式昭,李俊,杨恩年. 2015

[17]多重易位小麦新品种(系)的选育及细胞学鉴定. 杨足君,杨武云,杨恩年. 2018

[18]四川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和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鉴定. 郑建敏,伍玲,李俊,万洪深,杨漫宇,罗江陶,刘廷辉,杨开俊,蒲宗君. 2018

[19]限制根系下扎对水稻土上不同基因型小麦生长和锰营养的影响. 曾祥忠,刘学军,张福锁. 2002

[20]化学杂交剂GENESIS诱导四川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研究. 刘仲齐,饶世达.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