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西藏黑斑原鮡胚胎发育观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潘瑛子 1 ; 李宝海 1 ; 格桑加措 1 ; 刘海平 1 ; 周建设 1 ;

作者机构: 1.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林业局

关键词: 黑斑原鮡;胚胎发育;形态特征;时序性;双层卵膜;雅鲁藏布江;西藏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18 年 06 期

页码: 1205-12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是中国唯一的原鮡属鱼类,仅分布在中国境内的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系。由于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影响、外来鱼类入侵等原因,其野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分布范围逐年缩小,目前处于极危状态。本研究中黑斑原鮡亲鱼捕自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拉孜县、昂仁县、萨嘎县4个地区的雅鲁藏布江江段,采样地海拔分布范围介于3900~4500 m。2015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人工催产雌鱼79尾,自然排卵7尾,解剖雄鱼15尾进行授精,得到了黑斑原鮡受精卵约42208粒。受精卵为圆形的沉性卵,略显淡黄色,黏性较强。将受精卵平铺放在特制筛网上,置于微流水的平列槽内进行孵化。观察从受精卵至仔鱼孵化出膜的胚胎发育过程,统计有效积温。结果显示:黑斑原鮡胚胎发育时序符合硬骨鱼类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分为8个阶段,即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早期器官形成及孵出阶段。胚孔封闭前就形成了肌节和眼囊,进入早期器官形成阶段后依次出现了耳囊、心脏原基、消化道、耳石、眼睛体、胸鳍原基等,心脏搏动后红细胞也有出现。整个胚胎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约为13.8℃,有效积温为2963.2~3132.4 h.℃,孵化率约为70%。本研究还发现黑斑原鮡胚胎具有双层卵膜的特殊结构,该结构在成熟卵吸水膨胀后形成,进入神经胚期完全消失,分析推测这种结构可能与对环境的适应有关,外层卵膜在卵的传播和孵化过程中可以起到黏附固定和缓冲保护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黑斑原鮡胚胎发育的特点及规律,为黑斑原鮡资源恢复及科学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 相关文献

[1]西藏黑斑原鮡胚胎发育观察. 潘瑛子,李宝海,格桑加措,刘海平,周建设. 2018

[2]西藏黑斑原鮡的人工繁殖初报(英文). 闵治平,李宝海,潘瑛子,邓晓川,王万良,张驰,龚君华,扎西拉姆,陈美群. 2016

[3]西藏黑斑原鮡消化道寄生蠕虫的分布类型及种间关系. 潘瑛子,付佩佩,王且鲁,周建设,牟振波,胡光冉. 2021

[4]西藏两种裂腹鱼鱼肉质构特征比较分析(英文). 陈美群,谭猛,刘海平. 2018

[5]西藏发现Q型烟粉虱. 卢少华,白润娥,翟卿,王保海,闫凤鸣. 2016

[6]黑斑原鮡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陈美群,李宝海,周建设,潘瑛子,张驰,扎西拉姆. 2016

[7]病死黑斑原鮡表皮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研究. 周建设,潘虎,陈美群,潘瑛子,张驰,王万良,李宝海. 2018

[8]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皮肤RNA-Seq数据中补体样组分分析. 张颖,马波,李宝海,尹家胜,储明星. 2022

[9]黑斑原鮡肝脏与副肝代谢差异比较. 张颖,马波,李雷,尹家胜,李宝海,周建设. 2022

[10]黑斑原鮡皮肤组织结构及其COL1A1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张颖,尹家胜,马波,李宝海,牟振波. 2021

[11]雅鲁藏布江拉萨裂腹鱼、异齿裂腹鱼及其自然杂交种的形态与COI基因条形码分析. 马波,李雷,王继隆,龚君华,张驰,纪锋,李宝海. 2018

[12]西藏河流裂腹鱼类分布格局及环境影响因素 -以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为例. 刘明典,马波,张驰,汤婷,刘绍平,段辛斌,李雷,朱峰跃,王念民,陈大庆. 2020

[13]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裂腹鱼类优先保护等级定量评价. 李雷,马波,金星,王鹏,陈中祥,王念民,吴松,张驰,龚君华. 2019

[14]雅鲁藏布江日喀则段野生拉萨裂腹鱼繁殖季节研究. 曾本和,刘海平,王建,朱成科. 2020

[15]雅鲁藏布江土著鱼类种类组成及区系资源分布特征研究. 李洪池,龚君华. 2023

[16]雅鲁藏布江土著鮡科鱼类优先保护次序的定量分析研究. 李洪池,龚君华. 2023

[17]应用VEGETATION/SPOT4遥感数据监测西藏草地变化. 姬秋梅. 2004

[18]西藏高寒地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再造技术研究势在必行. 关树森. 2004

[19]西藏野生稀有花卉资源种类及开发利用途径. 闵治平,次仁卓嘎. 2004

[20]应用VEGETATION/SPOT4遥感数据监测西藏草地变化. 姬秋梅.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