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硼肥与菜籽同播对油菜出苗、产量及硼肥表观利用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胡敏 1 ; 朱芸 2 ; 鲁剑巍 2 ; 马朝红 2 ; 常海滨 3 ;

作者机构: 1.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2.;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3.;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油菜;硼肥;出苗率;产量;硼肥表观利用率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17 年 04 期

页码: 509-5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专用硼肥与油菜籽同播对油菜出苗、产量及硼肥表观利用率的影响,明确缺硼土壤油菜施用硼肥效果和确定硼肥适宜用量,为油菜籽与硼肥同播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以华油杂9号(H9)和华油杂62(H62)两个品种为例,在正常施硼条件下,油菜籽与硼肥同播不影响出苗,油菜出苗率均大于80%,与对照相比,H9不同施硼处理的出苗率提高了3.3~13.3个百分点,H62不同施硼处理的出苗率提高了1.7~15.3个百分点,适量硼肥(4.5~9.0kg·hm~(-2))有助于提高油菜出苗率。硼肥施用促进了油菜的生长,两个油菜品种均以硼砂(含B12%)用量为13.5kg·hm~(-2)的籽粒产量最高,通过方程拟合得出H9和H62最高产量下的硼肥用量分别为13.4kg·hm~(-2)和10.1kg·hm~(-2)。利用种肥同播方式施肥,能够明显提高硼肥表观利用率,H9的硼肥表观利用率均高于H62,说明H9对硼的利用更高,两个品种在硼肥用量为13.5kg·hm~(-2)时的硼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26.5%和23.1%。综合结果表明,专用硼肥与油菜籽同播对油菜生长没有产生负面影响,可以进行推广应用。在土壤严重缺乏硼条件下(有效硼含量<0.25mg·kg~(-1))的硼肥适宜推荐用量为10~13.5kg·hm~(-2)。

  • 相关文献

[1]持力硼、速乐硼在油菜上应用效果. 王巍,黄国发,马朝红,胡时友,杨利. 2012

[2]施用硼、硅肥并减施氮、磷、钾肥对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胡时友,杨利,彭成林,马朝红,徐维明. 2017

[3]花生硼肥施用技术与应用效果研究. 李晶,黄国发,马朝红,帅行斌. 2012

[4]中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胡时友,刘凯,马朝红,郭智慧,张晓明,唐一龙,张家学. 2016

[5]中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胡时友,刘凯,马朝红,郭智慧,张晓明. 2016

[6]草除·精喹禾灵的控草效果和对油菜田间光照、养分、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谢标洪,朱文达,李林,袁友明,王明锐. 2011

[7]硅肥的梯度用量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 胡时友,马朝红,张舒,樊军,徐维明,钱爱民. 2018

[8]17.5%草除·精喹禾灵乳油对油菜田杂草的控制作用. 朱文达,郭嗣斌. 2007

[9]施氮水平对“油-稻-稻”模式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莫菁华,王振,陶玉池,侯文峰,周洁. 2015

[10]丹江口库区小麦和油菜氮合理用量研究. 熊桂云,刘冬碧,巴瑞先,杨利,张富林,张继铭,余延丰. 2010

[11]磷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鲁剑巍,陈防,张竹青,刘冬碧,李剑夫,陈健. 2005

[12]油菜施钾效果及土壤速效钾临界值初步判断. 鲁剑巍,陈防,余常兵,李剑夫,张竹青,刘冬碧,熊涛. 2003

[13]施钾水平对油菜生物量积累和子粒产量的影响. 鲁剑巍,陈防,刘冬碧,万运帆,曹一平. 2001

[14]炔草酯的控草效果和对油菜田间光照、养分、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朱文达,何燕红,张佳,李林,胡燕. 2008

[15]百草枯的控草效果及对光照和油菜产量的影响. 魏守辉,张朝贤. 2005

[16]精吡氟禾草灵防除油菜田禾本科杂草的效果及对光照和养分的影响. 朱文达,颜冬冬,李林,曹坳程. 2019

[17]水稻施用硅、锌、硼肥的增产效应. 郭智慧,胡时友,谢承雄,郑家宏,李孝杰,陈文勇,陈容斌,夏红霞. 2013

[18]ICP-AES法测定硼肥中的硼含量. 王明锐,袁友明,姚晶晶,陶宁丽. 2013

[19]攀枝花烟区土壤有效硼含量及其硼肥适宜用量研究. 张敏敏,徐祥玉,张映杰,张宗锦,闫芳芳,袁家富,曾庆宾,杨军伟. 2019

[20]魔芋保水剂对小麦出苗的影响. 耿胜荣,林若泰,熊光权,陈明利,李新.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