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秸秆还田量对半干旱褐土区氮素淋溶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高晓梅 1 ; 刘晓辉 1 ; 于淼 1 ; 李杨 1 ; 敖静 1 ; 孙玉禄 1 ; 桓明辉 1 ; 池景良 1 ;

作者机构: 1.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秸秆还田;土壤氮素;淋溶;玉米;产量

期刊名称: 山东农业科学

ISSN: 1001-4942

年卷期: 2021 年 010 期

页码: 64-71

摘要: 为明确秸秆还田量对半干旱地区褐土氮素垂直迁移及东北春玉米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不施肥(CKN)和当地常规施肥(CK)为对照,设置6个常规施肥+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0.25、0.50、0.75、1.00、1.25、1.50 kg/m2),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条件下大田玉米不同土层(0~100 cm)不同形态氮素(T-N、NH+4-N、NO-3-N、NO-2-N)含量及淋溶液的累积淋失量,以及对玉米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量明显影响氮素向下迁移数量,增加氮素在0~40 cm土层累积量。土壤氮素含量随剖面向下呈逐渐减少趋势,NH+4-N、NO-3-N、NO-2-N含量则先稍增加后逐渐降低,即20~40 cm﹥0~2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不同还田量处理土壤氮素含量均低于CK,而高于CKN。淋溶液氮素测定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处理氮素含量显著降低,表现为CK>常规施肥+秸秆还田>CKN。且秸秆还田对T-N和NH+4-N的淋溶阻控效果最显著,对NO-3-N和NO-2-N作用稍差,但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秸秆还田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P<0.05),其中还田量为0.75 kg/m2时产量最高,达14.65 t/hm2,较CK增产14.65%。综上所述,秸秆还田能够促进土壤氮素循环利用,有效固持氮素保障耕层氮供给,减少土壤氮素淋失,显著提高大田玉米产量,实现粮食增产和生态环境安全双赢。

  • 相关文献

[1]秸秆还田量对东北旱地土壤磷素淋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刘晓辉,高晓梅,于淼,李杨,敖静,孙玉禄,王智学. 2022

[2]秸秆还田对设施番茄产量和土壤磷素的影响. 孙玉禄,李杨,刘晓辉,高晓梅,敖静,白晓瑞. 2022

[3]秸秆还田条件下减量施磷对玉米产量、磷素利用率及土壤磷含量的影响. 王秀娟,解占军,何志刚,韩瑛祚,邹晓锦,娄春荣,隽英华. 2018

[4]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王秀娟,解占军,董环,赵颖,刘慧屿,娄春荣. 2018

[5]不同量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鑫,隋世江,于涛,刘慧颖. 2014

[6]免耕对玉米光合特性日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董智,邓林军,董俊,向午燕,靖凯,侯志研. 2017

[7]不同灌水量和秸秆还田量对玉米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向午燕,董智,王美文,蔡倩,冯晨. 2023

[8]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解占军,柳赟博,韩瑛祚,王秀娟. 2021

[9]秸秆还田条件下分层施肥对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解占军,韩瑛祚,何志刚,王秀娟. 2023

[10]辽河平原区玉米旱田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徐嘉翼,隋世江,康越,陈玥,张艳君,宫亮,牛世伟. 2021

[11]秸秆与氮肥配施对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高金虎,孙占祥,冯良山,文凤,吴昌娟. 2011

[12]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宫亮,孙文涛,王聪翔,刘艳,汪仁. 2008

[13]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机具分析. 班春华. 2012

[14]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梅楠,刘琳,隋鹏祥,张文可,田平,王沣,苏思慧,王美佳,孟广鑫,齐华. 2017

[15]秸秆不同处理方式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孙跃龙,张旭东,高占文,尤晓东,宫晓红. 2015

[16]基于秸秆还田条件下辽北地区适宜耕作方式及施肥量研究. 徐嘉翼,牛世伟,安景文,王娜,崔远鸿. 2018

[17]辽西半干旱区秸秆全量翻耕还田技术模式研究. 刘洋,滕云鹏,董智,蔡广兴,董俊,张晓鹏,杨志会,邓林军,侯志研. 2020

[18]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哲,孙占祥,张燕卿,郑家明,杨宁,冯良山,李开宇. 2016

[19]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对半干旱区春玉米的影响*1. 张哲,孙占祥,张燕卿,郑家明,郝卫平,冯晨,司鹏飞. 2016

[20]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对半干旱区春玉米的影响. 张哲,孙占祥,张燕卿,郑家明,郝卫平,冯晨,司鹏飞.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