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中国玉米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划分与杂优模式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懿波 1 ; 王振华 1 ; 陆利行 1 ; 王永普 1 ; 张新 1 ; 田曾元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玉米;种质改良;杂种优势群;杂交优势模式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1998 年 6 卷 01 期

页码: 9-13+28

摘要: 在 1978~ 1994年中国玉米生产用主要种质中 ,改良Reid和旅大红骨的比重直线上升 ,Lancaster呈抛物线式下降 ,四平头趋于平稳 ,其它种质则显著减少 ,至 1994年四大核心种质约占86 3%。“八五”期间我国审 (认 )定玉米主要品种的组成为 :Reid和Lancaster各占 2 5 6 % ,四平头、旅大红骨分别占 17 9%和 10 7% ,四大种质占 79 9% ,然而其骨干系多为改良系所代替 ,掺进了大量的其它种质 ,由此可见我国玉米种质改良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系谱关系、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等 ,将我国玉米主要种质划分为五大杂种优势群、九个亚群 ,即改良Reid、Lancaster(Mo17和自 330两个亚群 )、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其它 (Suwan、外杂选、综合种选和其它低纬度种质四个亚群 )杂种优势群 ,总结探索出 10种主体杂交优势利用模式、16种子模式 ,其中 4种子模式应用较多 ,3种子模式发展趋势明显 ,4种子模式明显衰退 ,并对其利用及种质改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相关文献

[1]常用玉米自交系优势类群划分及种质创新. 张新,王义波,王振华,王永普. 2000

[2]河南省玉米种质基础、杂优群划分和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研究. 王振华,张新,王俊忠,温春东. 2002

[3]河南省玉米种质基础、杂优群划分和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研究. 王振华,张新,王俊忠,温春东. 2002

[4]超高产玉米‘浚单29’选育的创新思路. 王良发,张守林,孙永霞,赵博,卢瑞乾,张志方. 2019

[5]河南省玉米育种现状、问题及对策. WANG Zhen-hua,王振华,ZHANG Xin,张新,ZHANG Qian-jin. 2008

[6]不同耕作与保墒措施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YANG Yong-hui,杨永辉,WU Ji-cheng,武继承. 2014

[7]几种作物秸秆基质的比较研究. 程志芳,王晋华,赵肖斌,米国全. 2010

[8]玉米冠层光谱在农学参数上的应用研究. 赵巧丽,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郑国清,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乔淑,冯晓. 2007

[9]玉米杂交种郑单14号(豫玉18号)选育. 王义波,王振华,王永普,张新. 2000

[10]播期对玉米早代自交系田间抗病性表现的影响. 张新,王义波,王振华,王永普. 2000

[11]玉米冠层光谱在农学参数上的应用研究. 郑国清,赵巧丽,乔淑,冯晓. 2007

[12]洋葱-西瓜-辣椒-玉米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常高正,王志勇,黄俊喜,康有亮. 2007

[13]河南省玉米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研究. WANG Li-feng,王利锋,LI Hui-yong,李会勇. 2008

[14]玉米新核雄性不育基因ms-t0326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Shuanggui Tie,铁双贵,Weihong Zhu,朱卫红,Ruonan Sun. 2008

[15]不同氮肥模式下2个高产玉米品种物质积累与产量效益特性研究. 臧贺藏,王言景,张杰,胡峰,李国强,郑国清. 2015

[16]基于玉米重组自交系籽粒脱水速率的相关性状分析. 王延召,魏良明,周波,宋迎辉. 2016

[17]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玉米两熟制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武继承,杨永辉,郑惠玲,何方. 2010

[18]玉米新品种郑单035选育研究. 胡学安,周波. 2009

[19]玉米丝裂病的抗性QTL定位. 魏昕,李丽华,王振华,宋锐,曾兴,张志明,荣廷昭,潘光堂. 2009

[20]灌浆后期去叶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子粒含水率的影响. 乔江方,朱卫红,张美微,谷利敏,代书桃,黄璐,王俊哲,郭国俊,唐瑞勤,刘京宝.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