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玉米LAI监测模型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贺佳 1 ; 郭燕 1 ; 王利军 1 ; 张彦 1 ; 赵犇 1 ; 王来刚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叶面积指数;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监测模型

期刊名称: 农业机械学报

ISSN: 1000-1298

年卷期: 2019 年 12 期

页码: 187-194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索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CGMD-402型)在作物长势监测应用中的精准性与适用性,连续2年在不同氮肥水平下进行不同玉米品种的实验。使用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采集冠层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并同步以ASD FR-2500型野外高光谱辐射测量仪获取冠层光谱反射率,构建NDVI、RVI高光谱植被指数;通过对比两种仪器获取的植被指数特征及其定量关系,评价CGMD-402型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监测精度;基于CGMD-402型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获取的NDVI、RVI,建立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监测模型,并对模型监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玉米冠层NDVI、RVI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8. 20%~36. 59%、4. 40%~25. 16%; CGMD-402型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与ASD FR-2500型野外高光谱辐射测量仪获取的NDVI、RVI相关系数分别为0. 991、0. 985,决定系数分别为0. 983、0. 969,说明CGMD-402型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具有较高的监测精度,可替代ASD FR-2500型野外高光谱辐射测量仪获取NDVI、RVI指数;利用CGMD-402型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获取NDVI、RVI,建立LAI监测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 911、0. 898;以独立数据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模型预测值与田间实测值间决定系数分别为0. 963、0. 954,相对误差分别为6. 65%、9. 37%,表明二者具有高度一致性。研究表明,利用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能有效监测玉米不同品种LAI动态变化,可以替代Accu PARLP-80型植物冠层分析仪获取玉米LAI数据。

  • 相关文献

[1]玉米冠层光谱在农学参数上的应用研究. 赵巧丽,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郑国清,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乔淑,冯晓. 2007

[2]基于GF-1与Landsat-8多光谱遥感影像的玉米LAI反演比较. 贾玉秋,李冰,程永政,刘婷,郭燕,武喜红,王来刚. 2015

[3]基于冠层反射光谱的玉米LAI和地上干物重估测研究. 赵巧丽,郑国清,段韶芬,戴廷波. 2008

[4]遮阴条件下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的增产效应. 乔江方,刘京宝,黄璐,夏来坤,朱卫红,李川. 2013

[5]基于无人机遥感的玉米叶面积指数与产量估算. 王来刚,徐建华,贺佳,李冰,杨秀忠,王利军,郭燕. 2020

[6]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玉米LAI估算研究. 贺佳,王来刚,郭燕,张彦,杨秀忠,刘婷,张红利. 2021

[7]冬小麦生物量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贺佳,刘冰峰,郭燕,王来刚,郑国清,李军. 2017

[8]基于冠层反射光谱的夏玉米叶片碳氮比监测. 李国强,张学治,郑国清,冯晓,赵巧丽,张杰,胡峰. 2012

[9]基于冠层反射光谱的夏玉米叶片氮积累量估测. 李国强,吴士文,郑国清,张学治,冯晓,张杰,胡峰. 2014

[10]基于SPOT-5影像的冬小麦拔节期生物量及氮积累量监测. 王备战,冯晓,温暖,郑涛,杨武德. 2012

[11]西瓜产量与叶面积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徐小利,赵卫星,常高正,李晓慧,杨帆,张四普. 2010

[12]不同时空分辨率遥感数据融合估算冬小麦叶面积指数. 王来刚,田永超,朱艳,姚霞,郑国清,曹卫星. 2012

[13]不同播种方式下夏玉米机械化精量施肥技术研究. 乔江方,刘京宝,黄璐,朱卫红,夏来坤,李川,乔辉. 2015

[14]氮肥运筹对郑单1002和郑单958冠层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谷利敏,刘京宝,乔江方,夏来坤,刘全超,张美微,代书桃,黄璐,牛军,朱卫红. 2018

[15]密度对粮饲通用型玉米新品种郑单901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薛华政,谷利敏,夏来坤,穆心愿,刘康,韩小花,唐保军,周波. 2019

[16]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水稻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 张济世,刘春增,吕玉虎,王守刚,曹卫东,张玉亭. 2022

[17]河南省玉米育种现状、问题及对策. WANG Zhen-hua,王振华,ZHANG Xin,张新,ZHANG Qian-jin. 2008

[18]不同耕作与保墒措施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YANG Yong-hui,杨永辉,WU Ji-cheng,武继承. 2014

[19]几种作物秸秆基质的比较研究. 程志芳,王晋华,赵肖斌,米国全. 2010

[20]玉米杂交种郑单14号(豫玉18号)选育. 王义波,王振华,王永普,张新.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