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玉米辽热群体轮回改良效果评价及染色体区段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欣芳 1 ; 姜敏 1 ; 马骏 1 ; 齐欣 1 ; 张默 1 ; 孟庆国 1 ; 孙成韬 1 ; 刘晓丽 1 ; 于佳霖 1 ; 贾钰莹 1 ; 王延波 1 ;

作者机构: 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辽热群体;轮回改良;染色体片段遗传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22 年 30 卷 002 期

页码: 5-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辽热群体是北方春玉米区的优良热带种质基因库.以辽热群体4个改良世代为试验材料,利用田间表型和SNP基因型分析群体改良效果及染色体区段遗传特征.结果表明,经过3轮S,家系密植鉴定轮回改良,辽热群体的产量由7 575.65 kg/hm2提高至8 247.50 kg/hm2,百粒重由31.22 g提高至36.03 g,株高由242.62 cm提高至271.83 cm,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改良效果.染色体结构分析发现,初始世代中超过96%的遗传背景在后续轮回改良群体中获得稳定遗传;随着改良轮次的增加,辽热群体染色体差异片段大小由13.14 Mb增加至70.29 Mb,且存在控制水分、穗行数和其他性状的分子标记和QTL,这可能是引起辽热群体产量和农艺性状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辽热群体经S,家系密植鉴定改良法进行多轮改良,有效提升了产量相关性状的同时还保持了优良农艺性状.

  • 相关文献

[1]辽宁省玉米育种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赵延明. 2000

[2]辽西半干旱地区中耕深松对土壤养分及其玉米产量的影响. 张玉玲,张玉龙,黄毅,邹洪涛,孙占祥,信东旭,张哲元. 2008

[3]辽宁省玉米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和几点建议. 汪由,杨镇,姜明月. 2010

[4]半干旱区玉米坐水施肥高产农作措施研究. 孙占祥,冯良山,侯志研,惠成章,刘洋. 2008

[5]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研究. 刘晶,刘欣芳,谈克俭. 2015

[6]87份辽宁省主要玉米自交系SSR标记杂种优势群分析. Ma Jun,马骏,Jang Min,王金艳,Liu Xinfang. 2012

[7]干旱对玉米自交系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肖万欣,王延波,赵海岩,刘晶,史磊. 2015

[8]不同栽培形式和密度下辽单565产量和部分农艺性状变化规律研究. 赵海岩,王延波,刘晶,常程,张书萍,史磊. 2008

[9]辽西地区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孙占祥,白伟,郑家明,刘洋,侯志研,冯良山. 2011

[10]玉米多段干燥出机粮含水率与干燥过程温度关系的试验研究. 赵春雨,赵学工,迟庆雷,崔国华,闻邦椿. 2006

[11]用开苞导入法将抗旱耐盐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的初步研究. 姜敏,张喜华,杨立国,郭延玲,郝楠. 2004

[12]玉米籽粒容重的遗传研究. 赵延明,姜敏,刘祥久,王国宏. 2003

[13]水肥互作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孙占祥,孙文涛. 2004

[14]沈阳地区玉米田SPAC系统内水分运移规律研究——土气界面水分通量变化. ^A孙占祥^B1^D1%^A杜桂娟^B2^D2%^A刘可杰^B3^D2. 2004

[15]玉米薄层干燥特性对比试验研究. 赵学工,高树成,王赫,李玉,赵旭,林子木,胡振义. 2014

[16]辽宁西北半干旱区玉米苗期中耕深松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邹洪涛,张玉龙,黄毅,虞娜,张玉玲,孙占祥. 2008

[17]阜新地区玉米新品种引选及抗旱性评价. 侯志研,孙占祥,郑家明,冯良山,张玉龙. 2008

[18]辽宁省部分骨干自交系产量配合力分析. JIANG Min,姜敏,LIU Xin-fang,刘欣芳,HAO Nan. 2008

[19]玉米DH系产量性状遗传机理初步研究. Wang Jinyan,王金艳,Li Gang,李刚,Ma Jun,马骏,Lin Xinfang,刘欣芳,Wang He,王贺,Jiang Min. 2012

[20]播期对玉米品种辽单588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书萍.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