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川芎种质鉴定标记开发和系统发育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熊淼 1 ; 袁灿 1 ; 彭芳 1 ; 陶珊 1 ; 吴宇 1 ; 施田田 1 ; 余小芳 1 ; 张超 1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成都试验站

关键词: DNA条形码;川芎;种质鉴定;InDel;分子标记

期刊名称: 中草药

ISSN: 0253-2670

年卷期: 2020 年 01 期

页码: 169-1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基于藁本属Ligusticum叶绿体基因组高频插入缺失区域开发InDel标记,同时结合通用条形码对道地川芎及其常用混伪品进行种质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方法通过8个DNA通用条形码ycf1、matK、ITS2、rpoC1、rbcL、rpoB、trnK、psbA-trnH序列片段对采集的26个川芎样品及其常用混伪品进行了扩增和测序,采用了遗传距离统计法、barcoding gap分析法和构建系统发育树法进行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研究。同时利用InDel分子标记,采用构建进化树法对道地川芎及其混伪品物种进行分子鉴定。结果 rbcL片段保守位点最多(97.32%),且GC含量最高(44.9%)。rbcL+rpoB片段具有最小的平均种内遗传距离(0.002 5),psbA-trnH片段具有最大的平均种间遗传距离(0.429 2)。trnK片段和rbcL+rpoB片段具有最高的种间变异,psbA-trnH片段的"barcodinggap"区重叠度最小。采用的8对DNA通用条形码无法准确地鉴定道地川芎药材与其他混伪品物种。InDel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中,24对InDel引物中的4对引物组合能准确地鉴定出道地川芎,并将道地川芎及其混伪品物种聚类为4个分支,其中一个分支为采集的道地川产川芎药材。结论 InDel标记对道地川芎及其常用混伪品的鉴定能力高于通用条形码。对于传统的通用DNA条形码,由于遗传成分差异大,无法区分川芎及其常用混伪品。新开发出的InDel分子标记可以有效地鉴定道地川芎及其常用混伪品,从分子水平上为川芎道地性研究提供有效手段。

  • 相关文献

[1]川芎根腐病防治初步研究. 龚国淑,叶慧丽,蒋旭,马逸风,何忠全,姚琳,周游. 2013

[2]川芎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生危害规律(摘要)(英文). 叶鹏盛,何炼,韦树谷,刘朝辉. 2010

[3]川芎染色体制作及核型研究. 徐文俊,何俊蓉,田彤. 2004

[4]四川都江堰川芎根茎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龚国淑,叶慧丽,姚琳,黄小琴. 2016

[5]木霉菌防治川芎根腐病的初步研究. 叶鹏盛,何炼,李琼芳,韦树谷. 2005

[6]川芎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生危害规律研究. 叶鹏盛,倪国成,何炼,张瑜,杨红宣,韦树谷. 2009

[7]木霉菌制剂对川芎生长及药理成分的影响. 叶鹏盛,何炼,刘朝辉,韦树谷,张骞方,李琼英,曾静. 2013

[8]川芎无公害种苗处理技术研究. 曾华兰,何炼,叶鹏盛,韦树谷,刘朝辉,张骞方,李琼英. 2009

[9]川芎多波长叠加指纹图谱初步研究. 张慧,古咸杰,叶坤浩,赵丹,戴维,陈杰. 2017

[10]川芎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胡尚钦,陶珊,袁灿,熊淼,彭芳,张超. 2018

[11]四川省川芎栽培现状调查与评价. 彭芳,陈媛媛,陶珊,袁灿,吴宇,施田田,沙秀芬,廖雪梅,张超. 2020

[12]微量元素对川芎活性成分的影响. 陈媛媛,张超,廖雪梅,沙秀芬,陶珊,袁灿,徐正君,彭芳. 2020

[13]四川川芎栽培技术. 施田田,彭芳,陶珊,袁灿,吴宇,陈媛媛,沙秀芬,何炼,刘继明,张超. 2019

[14]川芎重金属镉污染现状及降镉策略研究进展. 廖雪梅,陈媛媛,陶珊,沙秀芬,吴宇,徐正君,张超,彭芳. 2020

[15]川芎转录组SSR分析与EST-SSR标记的开发. 彭芳,杨泽茂,钟文娟,牟方生,龚一耘,戢沛城,蒲德强,黄海燕,杨晓,张超. 2017

[16]川芎α-淀粉酶抑制剂基因的原核表达与条件优化. 邓楷煜,安秋菊,陈安琪,俞继华,张富丽,廖海. 2022

[17]3种钝化剂施用下川芎主要部位生长和镉积累情况初探. 陶珊,彭芳,施田田,袁灿,张啊康,王灿,吴宇,刘健,张超. 2021

[18]川芎基因组survey测序及其特征分析. 毛常清,沙秀芬,黄静,陶珊,彭芳,李群,张超,袁灿. 2023

[19]腐植酸肥料对川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孙佩,童文,黄璐琳,胡尚钦. 2013

[20]水稻航天诱变突变体全基因组测序研究. 蒲志刚,王平,向跃武,蔡平钟,张志雄.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