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槟榔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组分析及差异基因的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严和琴 1 ; 于靖 1 ; 郑蔚 1 ; 李杨 1 ; 刘立云 2 ; 李志刚 3 ;

作者机构: 1.海南大学园艺学院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关键词: 槟榔;果实发育时期;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14 期

页码: 4595-460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知槟榔(Areca catechu L.)果实发育过程及挖掘其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的关键酶基因,本研究以3个不同时期的槟榔果皮和种子为研究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序,组装共获得78320条unigenes,其中35 399条unigenes在NR、Swiss-Prot、KOG、KEGG四大数据库得到注释。在错误发现率FDR<0.05、差异倍数FC (Fold Change)≥2的条件下,G140和S140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21 065个,其中上调的有11 811个,下调的有9 254个;G110和S140次之,共有20 613个unigenes,其中上调的有8 314个,下调的有12 299。KEGG分析中共有570个DEGs被注释到次生代谢标准生物合成通路。其中,有149个DEGs被注释到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分别有37个DEGs被注释到莨菪烷类、哌啶和哌啶生物碱生物合成和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RT-qPCR结果表明转录组数据真实可靠。本研究初步筛选了与槟榔主要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相关的关键酶基因,为槟榔基因功能鉴定、次生代谢途径解析及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海南槟榔产业前景分析. 周焕起.

[2]槟榔新品种"热研1号". 李和帅. 2011

[3]槟榔热风干燥工艺的研究. 张可喜,符新,王祝年,符永进. 2006

[4]中国槟榔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分析. 卢琨,李国胜. 2010

[5]海南屯昌县生态型高新农业调查报告. 谭勇,温春生,陈秋波. 2009

[6]海南岛槟榔病害防治策略. 陈良秋,万玲. 2007

[7]我国引种槟榔时间及其它. 陈良秋,万玲. 2007

[8]印度槟榔科研工作一瞥. 陈良秋. 2007

[9]海南不同果形槟榔资源形态差异性研究. 黄丽云,刘立云,李艳. 2014

[10]槟榔驱虫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韦,王定发,周璐丽,周汉林,胡琳,李琼. 2015

[11]海南省槟榔种植及加工现状. 陆庆志,范培福,陈展雄,李光艳,谢学方. 2018

[12]槟榔抗寒栽培技术. 董志国,刘立云,王萍. 2008

[13]抗寒槟榔叶片营养分析. 董志国,陈东良,刘立云,李可伟. 2009

[14]“热研1号”槟榔不同叶序生理指标的测定. 李艳,刘立云,黄丽云,郑亚军. 2015

[15]槟榔幼苗-花生间作相互影响研究. 李东霞,刘立云,符海泉,徐中亮. 2017

[16]槟榔生理性黄化发生原因与防控建议. 曹学仁,车海彦,罗大全. 2016

[17]中国槟榔产业中的病虫害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丁晓军,唐庆华,严静,俞露. 2014

[18]山地栽植槟榔的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 董志国,刘立云. 2008

[19]胡椒与槟榔间作对群体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祖超,李志刚,王灿,鱼欢,邬华松,杨建峰. 2017

[20]低温对槟榔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吴敏,曹红星,冯美利,陈思婷,王贵美,李杰.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