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杨木蠹蛾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蔡振声 1 ; 徐振国 1 ; 路兴发 1 ;

作者机构: 1.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

期刊名称: 昆虫学报

ISSN: 0454-6296

年卷期: 1974 年 04 期

页码: 385-396

摘要: 杨木蠹蛾是杨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广泛分布于青海省东部河谷地区,为害性很大。 据观察,其在西宁地区三年一代,但需跨经四个年度。幼虫计有16个龄期,于树干内生活约25个月,老龄幼虫脱孔入土栖居约10个月,共历期35个月左右,其间要越冬三次。蛀害阶段分作三大龄群,即新产群、第二年群和第三年群,各龄群逐年演替。其蛀害活动也可大致区别为:边材期、心材期和脱蛀期。成虫夜间活动,趋光性弱,喜择树皮裂伤处产卵,树干1—1.5米的高度内着卵较集中,因而蛀害指数也较大。 药剂防治主要应“卡—关(侵蛀),堵—头(蛀害)”。试验证明,用以下剂量的农药作适期防治,可获较好的防效:(1)5—10月间,幼虫蛀害活动时,用40%乐果乳剂25—50倍液,注孔一次,熏杀中老龄幼虫。(2)6月中下旬至7月下旬,成虫产卵期间,用50%可湿性DDT粉剂25—50倍液或50%倍硫磷乳剂400—500倍液,喷布树干胸段2—3次,触杀初孵幼虫。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