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蓝型油菜芥酸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戚存扣 1 ; 盖钧镒 2 ; 章元明 2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种质资源与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2.南京农业大学种质资源与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 21009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京 210014,南京农业大学种质资源与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 210095,南京农业大学种质资源与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 210095

关键词: 主基因+多基因;甘蓝型油菜;芥酸;遗传

期刊名称: 遗传学报

ISSN: 0379-4172

年卷期: 2001 年 28 卷 02 期

页码: 182-187

收录情况: SC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甘蓝型油菜无芥酸品种HSTC14与高芥酸品种宁油7号杂交组合P1、F1、P2、B1:2、B2:2和F2:3 6个家系世代群体芥酸含量进行了多世代联合分 析,结果表明:HSTC14×宁油7号组合芥酸含量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遗传.该杂交组合B1:2、B2:2和F2:3群体芥酸含量主基因遗传率为28.25~69.57%,多基因遗传率为29.81%~70.39%,表明该组合芥酸含量是由2对主基因+多基因相互配合控制遗传的。主基因效应中加性效应明显,第1对主基因显性效应绝对值较高;上位性效应中,第1对主基因加性×第2对主基因显性效应明显;多基因效应主要是加性和显性效应。控制HSTC14×宁油7号组合芥酸含量的2对主基因基因效应不等。第1对主基因da的基因效应为-12.1712,而第2对主基因db的基因效应只-6.5423,相当于第1对主基因效应的53.75%,2对主基因对芥酸含量的贡献大小差异较大。讨论了形成控制甘蓝型油菜芥酸含量的2个主基因位点基因效应差异的原因。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抗倒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顾慧,戚存扣. 2008

[2]甘蓝型油菜油酸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索文龙,戚存扣. 2007

[3]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付三雄,戚存扣. 2009

[4]糯玉米茎秆穿刺强度的遗传模型分析. 王军,李洪涛,许瀚元,迟铭,王朋,张灿宏,徐大勇. 2016

[5]甘蓝型油菜花瓣缺失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张洁夫,戚存扣,浦惠明,陈松,陈锋,陈新军,高建芹,傅寿仲. 2007

[6]甘蓝型油菜主要脂肪酸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张洁夫,戚存扣,浦惠明,陈松,陈锋,陈新军,高建芹,傅寿仲. 2007

[7]玉米出籽率性状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 李洪涛,许瀚元,迟铭,华国栋,王军. 2017

[8]玉米叶绿素含量基因效应分析. 李洪涛,许瀚元,李景芳,祝庆,迟铭,王军. 2019

[9]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金岩,吕艳艳,付三雄,戚存扣. 2014

[10]甘蓝型油菜MICMS系统育性的遗传研究. 张洁夫,傅寿仲,盖钧镒. 2000

[11]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的遗传研究. 张洁夫,浦惠明,戚存扣,傅寿仲. 2000

[12]甘蓝型油菜二体附加系92Ⅰ 1096附加染色体的遗传研究. 戚存扣,高冠军,浦惠明,傅寿仲,仲裕泉. 2000

[13]油菜抗咪唑啉酮性状的遗传及其应用. 浦惠明,高建芹,龙卫华,胡茂龙,张洁夫,陈松,陈新军,陈锋,顾慧,傅三雄,戚存扣. 2011

[14]甘蓝型油菜MICMS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遗传研究. 张洁夫,傅寿仲,盖钧镒. 1999

[15]高油酸油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咸志慧,龙卫华,谭筱玉,胡茂龙,浦惠明. 2022

[16]近红外光谱法在测定油菜籽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中的应用. 高建芹,张洁夫,浦惠明,戚存扣,傅寿仲. 2007

[17]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千粒重性状遗传体系分析. 戚存扣,盖钧镒,傅寿仲,浦惠明,张洁夫,陈新军,高建琴. 2004

[18]粳型短日不育新种质5021S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黄胜东,苏自强,杨娟,谷福林. 2008

[19]苦瓜强雌性状的遗传分析. 赵志伟,刘军,刘文波,沈火林. 2012

[20]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赵统敏,余文贵,杨玛丽,赵丽萍.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