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频词云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简介: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耕作轮作研究所(2005年7月1日更名),为福建省公益性研究机构,是以作物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和栽培生理为主要研究领域的省级作物科学创新机构。主要开展薯类、油料、豆类、玉米、麦类、蔬菜、花卉等作物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技术,作物营养品质,以及作物种质资源征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作物研究所机构设置为:旱作物研究中心、薯类研究中心、蔬菜研究中心、花卉研究中心、作物品质研究室、作物科学基础实验室、作物信息化研究室、科研中试基地、办公室等9个科室。现有在编职工58人,其中科技人员55人。研究员14人,副研究员11人,助理研究员20人;博士5人,硕士25人;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2人,福建省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福建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院创新团队首席专家3人,院“青年科技英才百人计划”1人,院青年拔尖人才7人;科技副县长1人;客座研究员9人;硕士生导师6人。拥有“福建省(福清市)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农业部叶菜型甘薯原原种扩繁基地”、“农业部鲜食玉米原原种扩繁基地”、“农业部南方薯类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福建科学观测实验站”(联合)、“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福建省蔬菜产业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福建省农科院作物所蔬菜综合试验基地”、“福建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特色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作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联合)、“福建省种业产业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联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特色兰花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居家园艺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天然产物制备工程化实验室”。拥有实验室2000平方米,试验大棚、温网室等设施20000平方米,保存作物种质资源10000多份。建有现代农业科教基地400亩(闽侯青口)、蔬菜综合科研基地180亩(福清东张)。牵头建设省农科院瓜果育种科技创新团队(A类)、粮经作物育种创新团队(A类,联合)、花卉育种创新团队(B类),为省级甘薯、大豆、玉米、大小麦品种区试牵头单位,常年承担国家甘薯、大豆、玉米等作物区域试验任务。“十二·五”以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财政部产业技术成果转化及省级各类农业科技项目315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通过国家审(鉴)定品种6个、省级审(认)定品种40个,国家发明专利8项、品种权2项,为我省农业生产提供优良作物新品种及安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每年创社会经济效益2亿多元。随着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科研条件的不断改善,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和谐、特色、精品”为发展理念,以“坚持科技创新、有效服务三农”为发展目标,研究领域涉及的作物占福建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0%以上的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必将为福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研究学科:以作物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和栽培生理为主要研究领域的省级作物科学创新机构。主要开展薯类、油料、豆类、玉米、麦类、蔬菜、花卉等作物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技术,作物营养品质,以及作物种质资源征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开发。

  • 发文量: 867
  • |
  • 被引量: 446
  • |
  • EI: 0
  • |
  • CSSCI: 0
  • |
  • CSCD: 271
  • |
  • SCI: 27
  • |
  • 北大核心: 29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耕作轮作研究所(2005年7月1日更名),为福建省公益性研究机构,是以作物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和栽培生理为主要研究领域的省级作物科学创新机构。主要开展薯类、油料、豆类、玉米、麦类、蔬菜、花卉等作物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技术,作物营养品质,以及作物种质资源征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作物研究所机构设置为:旱作物研究中心、薯类研究中心、蔬菜研究中心、花卉研究中心、作物品质研究室、作物科学基础实验室、作物信息化研究室、科研中试基地、办公室等9个科室。现有在编职工58人,其中科技人员55人。研究员14人,副研究员11人,助理研究员20人;博士5人,硕士25人;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2人,福建省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福建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院创新团队首席专家3人,院“青年科技英才百人计划”1人,院青年拔尖人才7人;科技副县长1人;客座研究员9人;硕士生导师6人。拥有“福建省(福清市)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农业部叶菜型甘薯原原种扩繁基地”、“农业部鲜食玉米原原种扩繁基地”、“农业部南方薯类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福建科学观测实验站”(联合)、“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福建省蔬菜产业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福建省农科院作物所蔬菜综合试验基地”、“福建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特色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作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联合)、“福建省种业产业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联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特色兰花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居家园艺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天然产物制备工程化实验室”。拥有实验室2000平方米,试验大棚、温网室等设施20000平方米,保存作物种质资源10000多份。建有现代农业科教基地400亩(闽侯青口)、蔬菜综合科研基地180亩(福清东张)。牵头建设省农科院瓜果育种科技创新团队(A类)、粮经作物育种创新团队(A类,联合)、花卉育种创新团队(B类),为省级甘薯、大豆、玉米、大小麦品种区试牵头单位,常年承担国家甘薯、大豆、玉米等作物区域试验任务。“十二·五”以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财政部产业技术成果转化及省级各类农业科技项目315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通过国家审(鉴)定品种6个、省级审(认)定品种40个,国家发明专利8项、品种权2项,为我省农业生产提供优良作物新品种及安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每年创社会经济效益2亿多元。随着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科研条件的不断改善,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和谐、特色、精品”为发展理念,以“坚持科技创新、有效服务三农”为发展目标,研究领域涉及的作物占福建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0%以上的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必将为福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才队伍

现有在编职工65人,其中科技人员62人。研究员15人,副研究员11人,助理研究员26人;博士6人,硕士32人;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2人,福建省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福建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院创新团队首席专家3人,院“青年科技英才百人计划”1人,院青年拔尖人才7人;科技副县长1人;客座研究员9人;硕士生导师6人。

组织机构

作物研究所机构设置为:旱作物研究中心、薯类研究中心、蔬菜研究中心、花卉研究中心、作物品质研究室、作物科学基础实验室、作物信息化研究室、科研中试基地、办公室等9个科室。

上级单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领域

以作物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和栽培生理为主要研究领域的省级作物科学创新机构。主要开展薯类、油料、豆类、玉米、麦类、蔬菜、花卉等作物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技术,作物营养品质,以及作物种质资源征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开发。

获得成就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联系方式

电话:0591-87572110   邮箱 :zws87572110@163.com
  邮编:350013   传值:0891-87573144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埔垱

网址

查找成果
筛选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会议论文()

  • 获奖成果()

  • 专利()

发文趋势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