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高频词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简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系农业部所属综合性海洋水产研究机构。前身为“农林部中央水产实验所”,1947年1月建立于上海,1949年12月迁至青岛。由于隶属关系,先后有多个称谓,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部海洋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总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1982年改为现称。 面向国家对海洋渔业产业的重大需求和前沿领域,紧紧围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这一中心任务,在渔业资源调查、捕捞技术、海水增养殖、水产品加工及质量检测等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 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型研究所是黄海所新时期的奋斗目标。

研究学科:在海洋可捕资源评估与生态系统、海水养殖生态与容纳量、种质资源与工程育种、海水养殖生物疾病控制与分子病理学、海洋产物资源与酶工程、海洋渔业环境与生物修复、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检测、海水鱼类养殖与设施渔业、食品工程与营养、水产基因组与细胞工程、渔业经济与战略研究等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系农业部所属综合性海洋水产研究机构。前身为“农林部中央水产实验所”,1947年1月建立于上海,1949年12月迁至青岛。由于隶属关系,先后有多个称谓,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部海洋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总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1982年改为现称。 面向国家对海洋渔业产业的重大需求和前沿领域,紧紧围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这一中心任务,在渔业资源调查、捕捞技术、海水增养殖、水产品加工及质量检测等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 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型研究所是黄海所新时期的奋斗目标。

人才队伍

截止2014年5月,全所在职职工387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8人。有3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6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8人次分别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创新)奖”、“中华农业英才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中华农业科教奖”、“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青岛市科学技术功勋奖(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青岛市突出贡献人才奖”等奖励及荣誉称号,2人入选青岛市科技将才专项计划 ,14人被评为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1人获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19人次获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10人被聘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3人获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003年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站博士后60人 ,已出站28人。现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75人,在所实习硕博研究生200余人。

组织机构

黄海水产研究所设有办公室、科研处、人事处、条件处、财务处、成果转化处、信息中心、后勤服务中心、海洋可捕资源评估和生态系统实验室、海水养殖生态与容纳量实验室、海水养殖生物疾病控制与分子病理学实验室、种质资源与工程育种实验室 、海洋渔业环境与生物修复实验室 、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研究室 、海水鱼类养殖与设施渔业研究室 、海洋产物资源与酶工程实验室、食品工程与营养研究室、水产基因组与细胞工程研究室等内设机构 。拥有“北斗”号海洋渔业调查船、海洋酶工程中试基地、水产遗传育种中心(即墨) 、海洋渔业科学研究中心(胶南)和海水鲆鲽鱼类遗传育种中心(海阳)。 挂靠在黄海所的国家公益系统有7个中心(站),即:国家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农业部黄渤海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黄渤海渔业资源环境野外观测试验站、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水产种质与渔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青岛)、农业部新渔药临床试验中心(青岛)。

上级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研究领域

在海洋可捕资源评估与生态系统、海水养殖生态与容纳量、种质资源与工程育种、海水养殖生物疾病控制与分子病理学、海洋产物资源与酶工程、海洋渔业环境与生物修复、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检测、海水鱼类养殖与设施渔业、食品工程与营养、水产基因组与细胞工程、渔业经济与战略研究等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

获得成就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联系方式

电话:0532-85836200   邮箱 :office@ysfri.ac.cn
  邮编:266071   传值:0532-85811514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南京路106号

网址

查找成果
筛选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会议论文()

  • 获奖成果()

  • 专利()

发文趋势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