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频词云

唐亚伟

简介:1998年7月毕业于西藏自治区农牧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同年7月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工作,现任副所长,研究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饲草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岗位专家,兼任“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藏区青稞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以来主要从事青稞种质资源鉴定与新种质创制、遗传改良、新品系展示与示范推广等研究工作。

专业领域:农学;作物遗传育种 所在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

  • 发文量: 39
  • |
  • 被引量: 84
  • |
  • EI: 0
  • |
  • SCI: 1
  • |
  • 北大核心: 7
  • |
  • CSSI: 0
  • |
  • CSCD: 6

1998年7月毕业于西藏自治区农牧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同年7月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工作,现任副所长,研究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饲草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岗位专家,兼任“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藏区青稞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以来主要从事青稞种质资源鉴定与新种质创制、遗传改良、新品系展示与示范推广等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所在机构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

主要成就

先后主持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高产稳产栽培规范指标研制”和“青稞新品种培育与大面积集成示范推广”课题2项;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 “禾谷类杂粮增产与资源利用潜力挖掘”课题1项;主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第二次科考 “生态系统与粮食安全”、“中国科学院STS高原特色产业发展”课题2项;主持科技部成果转化、农业部948、自治区重点科技专项、财政专项等项目(课题)32项;重点参与执行国家或自治区科研项目15项;任“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饲草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岗位专家。累计争取科研与平台建设经费2.35亿元。任现职以来,累计主持国家重点科技创新课题4项,主持自治区科技专项、重点研发等项目5项。通过项目研究,提出并实施了适应不同生态区域的青稞新品种选育思路,建立了不同生态区域青稞选育基地。组织青稞育种创新团队按照高产、优质、多抗、区域化青稞新品种选育目标,积极利用种质资源鉴定与筛选成果,开展新品种选育研究。先后主持并选育出高产、强分蘖、优质等综合性状优异的青稞新品系151个,选育出的突破性青稞新品系13-5171-7,其产量高、抗倒伏性强、分蘖成穗数高,单产潜力达到450公斤以上,比生产主推品种增产6-10%,在同等肥水条件下倒伏率低于生产主推品种藏青2000、喜玛拉22号,有望成为河谷农区的第四代青稞主推品种;培育出了国内首个高β-葡聚糖、全支链淀粉的新品种藏青18,单产潜力在350公斤左右,为青稞特色产品加工奠定了品种基础,为农牧民青稞生产提质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撑;培育出了早熟、丰产、抗倒伏、抗寒青稞新品种藏青18,单产潜力在300公斤左右,将成为我区高寒、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的优良品种,有效解决高寒地区青稞良种缺乏的局面。主持青稞育种研究以来,累计审定或认定藏青13、藏青16、藏青17、藏青18、藏青20、山青9号、喜玛拉23号、喜玛拉24号、冬青17号、冬青18号、冬青19号等青稞新品种11个;申请并受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4项,2021年1月已在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站公示;拟申报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5个。在育种研究的同时,在全区累计示范推广藏青690、藏青2000、藏青13、冬青18号等青稞新品种185.7万亩,增产增效十分显著。

教育背景

1998毕业于西藏农牧学院农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查找成果
筛选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会议论文 ()

  • 获奖成果()

  • 专利()

资源类型=中文期刊
共0条记录

全部

  • 全部
  • 第一作者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发文趋势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

筛选

合作成果1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