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频词云

王永健

简介:王永健,江苏省南通市人,1941年3月15日出生,研究员,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 1964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同年分配至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工作,1971年至今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从事蔬菜遗传育种研究,其间(1982~1983)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农业试验站进修。

专业领域:蔬菜园艺;;育种 所在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 发文量: 82
  • |
  • 被引量: 2790
  • |
  • EI: 0
  • |
  • SCI: 5
  • |
  • 北大核心: 48
  • |
  • CSSI: 0
  • |
  • CSCD: 43

王永健,江苏省南通市人,1941年3月15日出生,研究员,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 1964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同年分配至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工作,1971年至今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从事蔬菜遗传育种研究,其间(1982~1983)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农业试验站进修。

研究方向

所在机构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主要成就

70年代以来从事黄瓜遗传育种研究,先后主持选育出秋黄瓜优良品种京旭一号,适于长季节栽培温室品种北京101、北京102等在生产上推广,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成果分别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九五”期间主持国家攻关计划《黄瓜及名优蔬菜工厂化专用品种筛选》课题,率先在国内推出适用于工厂化生产的有刺和无刺型黄瓜。其中迷你二号在“十五”期间的推广应用为打破国外同类型品种在我国一度的垄断格局作出重要贡献。由于成绩显著,被评选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近年来主持选育的优良黄瓜品种北京203、北京204、北京401、北京402和瑞光2号等广泛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以抗病、耐低温弱光等优良性状与高产、优质等综合优良性状的优化组合为主攻方向,选育出不同类型的骨干自交系和优良亲本自交系以及微型优异复合抗病种质组群,为黄瓜育种研究的深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近十多年来,比较系统地开展了蔬菜抗逆性选育方法及其机理的研究。先后主持北京市前沿研究课题和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课题,在大白菜耐热性、黄瓜低温弱光耐受性评价方法及其机理的研究上取得成果,获1996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十五”以来,先后主持“蔬菜种质资源利用及种质改良研究”课题和“蔬菜种质改良中心建设及其产业化”课题以及国家基金课题“黄瓜整合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和重要抗病性基因的定位及其应用研究”,与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将种质资源和抗逆性的研究推向分子水平,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作了良好的铺垫。 在国内较早开展黄瓜杂种优势的研究,1980年在《中国农业科学》发表相关论文《秋黄瓜6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赴美国进修期间重点进行黄瓜抗病性遗传研究,先后在美国园艺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黄瓜抗西瓜病毒一号(WMV-1)的遗传》和《黄瓜抗WMV-1与多个性状的连锁分析》,确定了黄瓜抗WMV-1的一个遗传模式。近十多年来,在《中国农业科学》、《园艺学报》、《植物学报》等国内重要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内容包括:大白菜耐热性评价方法、耐热性遗传分析、耐热性与膜保护酶关系和大白菜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以及大白菜重要经济性状在遗传图谱上的QTLs定位;低温弱光对黄瓜光合作用、同化物分配的影响,黄瓜低温弱光耐受性遗传分析,以及黄瓜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重要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定位和弱光耐受性的QTLs定位等。作为主要成员撰写的科普书籍《黄瓜十二月》深受农民欢迎,多次再版,发行十余万册,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多年来积极开展与美、日、荷等国的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先后主持了与“先正达”“龙井”等国际种苗公司的合作研究。自1992年起,每年为国际蔬菜技术培训班授课,积极培训第三世界国家蔬菜科技人员。

教育背景

南京农业大学

查找成果
筛选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会议论文 ()

  • 获奖成果()

  • 专利()

资源类型=中文期刊
共0条记录

全部

  • 全部
  • 第一作者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发文趋势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

筛选

合作成果1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