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127条记录
氰烯菌酯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农药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氰烯菌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型杀菌剂,国内外尚无类似产品,其残留免疫检测方法亦无报道。本研究通过设计合成半抗原,制备了该农药的鼠源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通过纳米金标记建立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鉴定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类型为IgG1。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ic-ELISA)结果表明:在38.72~438.08 ng/mL线性范围内,该单克隆抗体对氰烯菌酯的检测灵敏度即20%抑制浓度(IC20)为38.72 ng/mL,50%抑制浓度(IC50)为108.42 ng/mL,与结构类似物杀菌剂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氟醚菌酰胺和啶氧菌酯的交叉反应率(CR)<0.01%,表明该抗体对氰烯菌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胶体金免疫检测试纸条裸眼观察检出限为50 ng/mL,15 min内可完成检测,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无交叉反应。以添加氰烯菌酯的面粉样本进行方法验证,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测试结果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表明研发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可实现样品中氰烯菌酯残留的快速定性以及半定量分析。

关键词: 氰烯菌酯 胶体金免疫层析 单克隆抗体 纳米金标记 特异性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砂壤土贮存池中沼液入渗及氮磷迁移特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猪场沼液在砂壤土贮存池中入渗率及其影响因子、氮磷迁移特征,采用间歇供水方式,设置沼液(BS)、井水(W)、1/3沼液+2/3井水(1/3BS)共3个处理,开展3个贮存周期的入渗率、累积入渗量、氮磷水平与垂直迁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均呈现BS<1/3BS<W处理的规律,且沼液入渗率随间歇供水次数增加而大幅下降,这主要与沼液的水质特性及间歇供水方式有关。砂壤土贮存沼液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氮磷水平与垂直迁移趋势。在1.2 m贮存深度条件下,沼液氮磷垂直迁移深度达10~20 cm;而沼液氮磷水平迁移相对较弱,其中氮水平迁移深度达5~10 cm,磷主要附着于贮存池侧面的表层土壤。与井水相比,砂壤土贮存池中沼液会显著降低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且沼液中氮磷损失均以垂直迁移为主。

关键词: 沼液 入渗率 累积入渗量 水平迁移 垂直迁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嗜热纤维素降解菌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对其进行充分利用可有效缓解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纤维素酶是纤维素生物转化的关键,其催化效果决定了纤维素能源化利用的商业价值.鉴于常规的中温酶很难适应工业化生产中的极端条件,来源于嗜热微生物的纤维素酶引起了科研人员关注.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了嗜热纤维素降解菌的种类、纤维素酶类型以及纤维素降解方式,讨论了嗜热纤维素酶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嗜热纤维素酶大规模应用的技术瓶颈和今后的研究重点,展望了嗜热纤维素酶的商业化前景.

关键词: 嗜热微生物 纤维素酶 降解方式 工业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云英联合稻秸还田下化肥减量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紫云英与稻秸秆联合还田配合不同减量比例化肥处理对粳稻品种南粳46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施肥量对水稻分蘖期株高、绿叶数、地上部干重以及叶片SPAD值影响较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茎蘖数较对照减少,但根体积和根干重显著增加。抽穗扬花期减肥20%和30%处理水稻株高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和减肥40%处理,根干重和地上部干重大于对照。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施肥量处理对水稻产量产生影响,减肥20%处理水稻平均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8.6%;其次是减肥30%的处理,产量较对照增加16.4%,两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减肥40%处理和常规对照。增产的效果主要表现在穗数、穗粒数以及结实率的增加。研究表明,减肥30%显著提高了水稻糙米率,适量减肥(减肥20%~30%)提高了水稻糙米率和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率和垩白度,有助于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提升。不同施肥量处理对水稻粒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及最终黏度和崩解值产生影响,而对稻米胶稠度以及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消减值、峰值黏度时间、起始糊化温度指标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水稻-绿肥轮作模式下,紫云英和稻秸还田配合20%~30%减量施肥有利于促进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 水稻 紫云英 秸秆还田 化肥减施 生长指标 产量 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桃需冷量探讨气温变化对其适应性的挑战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2个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不同的地区2011—2021年气温数据为基本资料,通过0~7.2℃模型对各地区用于打破桃休眠的累积冷量(h)进行评估,同时统计已报道的基于0~7.2℃模型估算的589份桃品种资源的需冷量,分析各地区气温变化情况及其对冷量积累的影响,研判各地区桃品种资源面临的适应性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在11月初至翌年3月底(桃需冷量积累时间段),12个地区的气温均逐年升高,平均升高2℃,部分年份气温波动大。各地区冷量积累差异明显。随着纬度降低,冷量起始日期由早到迟,结束日期则由迟到早,冷量积累时间逐渐减少;各地平均累积冷量4.5~1 315 h,逐年降低趋势较明显,且纬度越低,降低趋势越明显。另外,气候带类型也对冷量累积有影响。累积冷量降低对各地桃的适应性产生了轻度、中度或重度影响。基于以上结果,对各地适宜生长的桃需冷量区间范围进行了预判,具体为:北京、蒙阴、郑州和南京以<1 000 h为宜,上海和杭州以600~700 h为宜,桂林以<400 h为宜,文山和古田以<200 h为宜(古田一些高海拔区域需冷量400 h的桃也可适应),福州以<100 h为宜,广州以<50 h为宜,海南需要基本不休眠、常绿类型的桃。未来桃产业发展需要加大低需冷量桃种质的创制和品种选育,优化主产区品种布局,合理制定南延栽培计划。

关键词: 需冷量 气温变化 适应性 挑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接种嗜水气单胞菌对水稻降解毒死蜱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农药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受毒死蜱污染的禾本科植物水稻Oryza sativa L.中分离出一株具有毒死蜱降解活性的内生细菌ST6,经16S rRNA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后得到标记菌株ST6-gfp,该菌株能成功定殖到水稻植株中,通过平板回收试验得出ST6-gfp在水稻根部数量为7.0~7.2 log CFU/g,在茎叶中数量为4.9~5.1 log CFU/g。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探究了该内生细菌定殖水稻后对毒死蜱降解的影响,并初步解析了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内生菌的定殖可显著降低水稻植株中的毒死蜱含量并促进植株生长,与未接菌植株相比,接菌植株中的毒死蜱含量降低了58.3%,株高、鲜重和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38.9%、69.5%和41.5%。在毒死蜱胁迫下,ST6-gfp定殖增强了水稻氧化还原酶系和解毒酶系的活力,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分别提升了1.1、1.3、1.2、1.8、1.22和1.7倍;细胞色素P450 (CYP450)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解毒酶活性上调了1.5~1.7倍;此外,接菌水稻丙二醛(MDA)的含量与未接菌的水稻相比降低了46.9%。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可良好地定殖在水稻体内,并可通过提高水稻抗氧化酶和解毒酶的活性加速水稻中毒死蜱的降解,进而减轻毒死蜱对水稻造成的胁迫损伤,提高对毒死蜱的耐受性。

关键词: 植物内生菌 嗜水气单胞菌 植物-内生菌相互作用 毒死蜱 生物降解 抗氧化酶系 水稻解毒酶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大豆地方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是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中植物蛋白和油脂的重要来源。江苏省是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依托2016-2019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从江苏省35个县(市/区)收集到203份大豆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对203份资源的2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大豆地方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其中,12个形态特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0311~1.3800,13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3850~2.0155。聚类分析可将203份大豆资源划分为5个类群,各类群内材料均存在一定的表型变异,第IV类群在产量性状方面的综合表现最好。主成分分析将表型评价因子简化为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8.361%。203份大豆资源的综合评价得分范围为0.140~1.385,以综合得分排名的先后顺序,筛选出7份江苏省优异大豆资源。本研究多角度评价了江苏省大豆地方种质资源表型的遗传多样性,为后续大豆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大豆 地方品种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种质资源普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赤红壤旱地有机质含量影响及其灰色预测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阐明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赤红壤旱地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的影响,为区域土壤培肥和高产稳产提供最佳养分管理依据.[方法]根据闽东南旱地花生-甘薯轮作制赤红壤连续16年化肥定位试验和14年化肥配施有机肥定位试验的历年SOM含量监测结果,探讨长期施肥下SOM含量动态变化,构建SOM灰色预测模型.[结果]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均能提高土壤SOM含量;化肥推荐施肥模式的SOM含量为(19.83±0.77)g·kg?1,显著高于其他化肥处理;化肥配施有机肥可进一步提高SOM含量,尤其是配施农家腐熟猪粪的SOM达到(22.53±1.69)g·kg?1,年递增速率是化肥推荐施肥的2.8倍.SOM灰色预测模型显示,不同施肥模式的拟合误差在1.226%~3.307%.不施肥模式的SOM含量变化趋势仍然处于下降状态;化肥推荐施肥模式的SOM趋势值为(20.220±0.002)g·kg?1,在该试验点中排序第一;化肥配施有机肥均提高了SOM长期趋势值,尤其是配施农家腐熟猪粪的SOM趋势值达到(23.777±0.017)g·kg?1,排序位居第一,显著高于该试验点的化肥推荐施肥模式.[结论]从SOM含量和未来含量趋势综合评价,化肥推荐施肥有利于提高赤红壤旱地SOM含量,在推荐施肥基础上配施有机肥尤其是配施农家腐熟猪粪的效果更佳.

关键词: 赤红壤 长期施肥 土壤有机质 演化 灰色预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沂水蜜桃有机肥配合化肥减施的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在新沂水蜜桃主产区2种代表性土壤上进行有机肥配合化肥减施试验,以探寻适宜当地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参数。设置不施肥NF、常规施肥CK以及有机肥处理OF-N、OF-P、OF-K、OF-NP、OFPK、OF-NK、OF-NPK(分别代表施入有机肥的同时减施化肥养分氮、磷、钾、氮磷、磷钾、氮钾、氮磷钾)。OF-N对商品果产量影响小,OF-P和OF-K可增加5.1%~6.8%和6.1%~9.6%商品果产量,OF-NP和OFNPK分别减少0.8%~7.6%和3.9%~15.0%商品果产量。各有机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增加了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配合减施化肥氮土壤速效氮明显下降至较低值,配合减施化肥钾有效削减土壤过剩速效钾,配合减施化肥磷土壤速效磷也有所下降。另外,各有机肥处理均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配合减化肥氮处理可减少果实硝酸盐含量。OF-P和OF-K可同时增加净效益、产投比和肥料农学效率,而OF-N、OF-NP和OF-NPK同时降低了净效益和产投比。因此,新沂水蜜桃适宜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有利于改善土壤酸碱度和有机碳库,增加商品果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适宜主要减施化肥磷钾而适度减施化肥氮。

关键词: 新沂 水蜜桃 有机肥 化肥减施 土壤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秸秆还田后茬棉田土壤NO3--N和酚酸变化对棉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揭示前茬小麦长期秸秆还田后,后茬棉田土壤硝态氮(NO3--N)与酚酸含量的时空变化对棉苗根系生长影响的生理机制,可为完善秸秆还田技术提供理论支撑。试验于2021年与2022年在小麦长期秸秆定位还田地块进行。以棉花品种‘中棉所425’为材料,设置小麦秸秆不还田(CK)与小麦秸秆还田(S) 2个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NO3--N与酚酸含量,对0~20 cm土层的影响大于20~40 cm;随秸秆还田后时间推移,土壤NO3--N与酚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在秸秆还田后24~31 d达到峰值。秸秆还田后31 d前,秸秆还田处理棉株根系活力、根系NO3--N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生物量和形态指标均显著低于CK处理,31 d后则呈相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0~20 cm土壤酚酸含量与根系活力、根系NO3--N含量、棉花根系长度、直径、表面积和地上部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土层NO3--N含量与棉苗形态、生理指标及生物量之间呈正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秸秆还田对棉花幼苗生长影响呈“先抑后促”的趋势,秸秆还田后31 d内,酚酸含量的增加降低了棉苗根系活力,阻碍了根系生长,抑制了棉苗对NO3--N的吸收利用,表明秸秆还田前期对棉株生长的“抑制效应”大于秸秆的“肥料效应”,秸秆还田31 d后,秸秆的“肥料效应”大于酚酸的“抑制效应”,促进棉株根系的生长。

关键词: 小麦秸秆还田 NO3--N 酚酸 根系活力 硝酸还原酶 后茬棉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