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EI(精确检索)
36条记录
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条件下氮素的吸收和利用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间套作不但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也是有效降低土壤风蚀的重要措施。明确间套作体系中氮素竞争与互补机理,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10年和2011年在内蒙古武川进行了大田试验,利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方法测定植株各器官氮素含量和氮吸收量,探讨间作中作物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特征。结果表明,从系统角度出发,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系统的氮吸收当量比(NER)为0.95~1.02,差异不显著,这种间作模式对作物氮的吸收效率没有影响。从作物角度出发,间作没有显著提高向日葵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却降低了系统中马铃薯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间作中,向日葵氮偏吸收当量比为0.53~0.74,大于其种植比例(50%),说明间作向日葵具有显著的氮素竞争和吸收优势;而马铃薯氮偏吸收当量比为0.28~0.42,低于其在间作中所占的比例(50%),处于显著劣势。间作马铃薯产量(鲜薯质量,80%含水率)的氮素生理利用效率(NPE)为249.2g/g,略低于单作(269.8g/g),其中4行马铃薯:4行向日葵(4P:4S)间作马铃薯的NPE为238.2g/g,显著低于单作。4P:4S间作向日葵产量(籽粒质量,12%含水率)的NPE为30.1g/g,高于单作(25.9g/g)和2行马铃薯:2行向日葵(2P:2S)间作的NPE(22.8g/g)。在4P:4S间作模式中,向日葵的NPE有所提高,作为代价,降低了马铃薯的NPE。间作中马铃薯的收获指数HI(0.83)低于单作(0.87),间作向日葵的HI(0.40)高于单作的HI(0.33)。间作作物NPE的变化主要受作物收获指数HI的影响。

关键词: 氮素 稀释 试验 间套作 氮素利用效率 单位叶面积氮含量(SL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一年两熟区免耕开沟种床对农田作物生长的影响

农业机械学报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2010年在北京市大兴区研究了免耕开沟种床对土壤水分、作物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免耕开沟种床能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与翻耕种床相比,0~3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提高0.2%~2.7%,促进了作物生长,其中免耕播种开沟深度为20 cm的种床优势最为明显,相对翻耕种床可提高冬小麦产量2.4%和水分利用效率7.4%、夏玉米产量1.2%和水分利用效率1.5%。研究表明,华北一年两熟区免耕播种的适宜开沟深度为20 cm。

关键词: 免耕 种床 生长特性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凸轮连杆型排种施肥无级变速器设计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目前国产机械式施肥播种机中种肥排量无级调节装置种类较少、电液式种肥排量无级调节装置成本较高,变量播种施肥作业调节范围有限、准确性与均匀性较差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连杆机构与凸轮机构实现无级变速的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双凸轮连杆型无级变速器,它由输出机构、传动机构及调节机构共同实现对输出轴转速的无级调节。运动学仿真分析表明:无级变速器的机构设计合理,凸轮的轮廓曲面质量较高,设计方案可行;性能校验试验表明:随着传动比的变化,输出转速的相对误差值基本在0~10%的范围内波动,占空比值在其理论值附近的波动幅度不超过10%,均满足种肥排量调节的传动比精确性与传动平稳性要求。该研究可为变量施肥播种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仿真分析 试验 农业机械 播种机 无级变速器 凸轮连杆机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含水率及物理性砂粒含量对风蚀模数影响的风洞模拟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土壤含水率及物理性砂粒含量对土壤风蚀模数的影响,在室内风洞中在5、6、9、12、15和18m/s风速下对不同含水率(0,1%,2%,3%,4%,5%,6%,7%,8%,9%和10%)的7种土壤(物理性砂粒质量分数的分别为20%、30%、40%、50%、60%、70%和80%)进行了10min吹蚀,在风洞轴线距出口1.2m处放置旋风式集沙仪分别测定垂直方向上10个不同高度的风蚀物收集量(高度分别为20、60、120、180、240、300、400、500、600和700mm),并利用MATLAB7.4.0(R2007)软件采用3次样条插值拟合法对旋风式集沙仪不同高度的风蚀物收集量进行积分,通过换算计算土壤风蚀模数E。结果表明,物理性砂粒质量分数低于40%的土壤在各种水分条件下集沙仪不同高度风蚀物收集量均很小。物理性砂粒质量分数≤20%时,风蚀物收集量在空间上符合指数函数变化规律;20%<物理性砂粒质量分数<40%风蚀物收集量在空间上利用指数函数和幂函数拟合相关性均很好,物理性砂粒质量分数高于40%后,风蚀物收集量在空间上呈现幂函数曲线变化规律。9m/s风速基本上是风蚀物空间动态发生变化的临界点;低于临界风速,风蚀物收集量与高度符合指数曲线变化规律;高于临界风速,二者符合幂函数曲线变化规律。集沙仪不同高度的总输沙量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大,二者符合指数曲线变化关系。物理性砂粒质量分数低于40%的土壤,不会有风蚀现象发生;当物理性砂粒质量分数大于40%后,土壤容易发生风蚀,而且风蚀程度随物理性砂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尤其当土壤含水率低于3%时,极易发生风蚀。风速越大土壤风蚀模数越大,风蚀模数与风速按照指数曲线规律进行变化。阴山北麓旱作区冬春季节土壤地表含水率一般维持在3%~4%,土壤的物理性砂粒质量分数基本在50%~80%;单纯从土壤水分和土壤物理性砂粒含量考虑,阴山北麓旱作区大部分地区是沙尘暴的发生源。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砂粒 风洞 风蚀模数 粒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模式的生产力及水分利用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不同间作模式中作物水分吸收和利用的分析比较,探讨间作提高产量的机理,提出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最优间作模式,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于2009年和2010年在内蒙古武川进行了大田试验,研究马铃薯/向日葵不同间作模式水分吸收和利用,结果表明,马铃薯/向日葵2种间作模式:2行马铃薯:2行向日葵(2P:2S)和4行马铃薯:4行向日葵(4P:4S)的土地当量比LER为1.2~1.3,都具有较强的间作产量优势。其中,4P:4S间作体系2年平均的LER为1.26,间作优势最大。4P:4S间作马铃薯的农田蒸散量ET与单作马铃薯的ET相比差异不显著。单作向日葵和间作向日葵的农田蒸散量ET无显著差异。虽然,2P:2S间作模式和4P:4S间作模式的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WUE比单作分别降低了81%和66%,但2种间作模式下向日葵的水分利用效率与单作相当。因此,在马铃薯和向日葵间作模式中,整体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水分当量比WER在1.2~1.3,其中4P:4S间作系统的水分当量比2a均为1.3,说明该体系具有显著的水分利用优势。综合分析认为,马铃薯/向日葵间作特别是4P:4S间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田水分的利用效率,在可持续雨养农业发展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蒸散量 水分 土壤 马铃薯/向日葵间作 水分当量比 土地当量比 风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壮苗指标与辐热积关系的模拟模型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预测温室黄瓜幼苗的健壮程度,该文探讨了黄瓜根冠比、G值(全株干质量与育苗天数之比)、壮苗指数3个壮苗指标与环境温度和辐射的关系,以2个不同生态型黄瓜品种‘津春4号’和‘戴多星’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及回归分析,建立了以辐热积为尺度的温室黄瓜壮苗指标模拟模型,并利用独立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根冠比与辐热积曲线拟合度差,G值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符合度低。在该试验条件下,这2个壮苗指标均不适宜用辐热积做变量进行模拟。黄瓜壮苗指数与辐热积曲线拟合度高。模拟结果与实测值之间的回归标准误差(RMSE)为0.0040,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确性;壮苗指数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基于1∶1直线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54(津春4号)和0.9761(戴多星),F检验均达极显著水平,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符合度高。该研究建立的基于辐热积的黄瓜壮苗指数模型能较准确的预测黄瓜幼苗健壮程度,所用参数少,模型实用性较强,可为黄瓜育苗中幼苗健壮程度的预测提供有效方法,也可为黄瓜育苗中的温光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 模型 回归分析 试验 黄瓜 幼苗 壮苗指标 辐热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轮作条件下免耕对黄土高原旱作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免耕轮作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入渗时空特征的影响,2005-2010年,在内蒙古清水河县进行了3种轮作模式(燕麦-大豆-玉米,大豆-玉米-燕麦,玉米-燕麦-大豆)下免耕留低茬(NL)、免耕留高茬(NH)、免耕留低茬覆盖(NLS)、免耕留高茬覆盖(NHS)和常规耕作(T)5种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免耕、轮作,特别是两者的叠加效应能明显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其中免耕结合燕麦-大豆-玉米模式对土壤入渗性能的改善作用最好。当0~20cm土壤质量含水率较高(低)时,土壤水分初始入渗率较低(高),而土壤水分稳定入渗率与质量含水率呈相同变化趋势,且随土层加深,土壤水分稳定入渗率整体呈降低趋势。轮作2个周期后NL、NH、NLS和NHS分别较T,土壤初始入渗率降低了18.60%、24.93%、27.31%和29.95%,土壤稳定入渗率提高了22.22%、34.61%、82.05%和104.70%。可见免耕轮作能明显改善土壤水分入渗特性。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入渗 耕作 黄土高原 轮作 免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灌条件下玉米地土壤水分动态与水分利用效率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适宜于鄂尔多斯高原玉米的最佳喷灌定额和节水效果,在鄂尔多斯市赛乌素镇喷灌示范基地内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喷灌和管灌方式下玉米地土壤水分动态、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结果表明:喷灌区土壤含水率在玉米全生育期内变化幅度较小,20~60cm土层的含水率略高于其他土层,管灌区变幅较大;喷灌水入渗速率明显低于管灌;喷灌灌溉定额主要通过影响单穗粒数和单位数量粒籽质量影响玉米粒籽产量,对玉米穗数也有一定影响,当喷灌灌溉定额大于4965m3/hm2时,喷灌与管灌产量无明显差异,灌溉定额5430m3/hm2时,喷灌WUE可提高到1.26kg/m3,比管灌提高17.76%;耗水量70.40%~88.90%来自于灌溉,且随灌溉定额的增加,所占比例增加;试验地从播种到定苗期需补充灌溉,否则玉米穗数(株数)会显著降低。

关键词: 喷灌系统 土壤水分 入渗 耗水 水分利用效率(WUE)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打结器驱动齿盘打结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驱动齿盘作为方草捆压捆机打结器的重要组成零件及总动力源,其参数特征对打结器成结率有着必然影响。目前打结器成结率受夹绳、割绳、脱扣不充分等影响严重,而驱动齿盘结构及参数对该失误影响显著,该文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分体式驱动齿盘CTRC_I和CTRC_II。其中分体式驱动齿盘CTRC_I由CTRC底盘与反"9"字型凸轮块组成,CTRC_II由CTRC底盘与圆弧切线型凸轮块组成。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通过与NewHolland驱动齿盘进行室内试验对比分析可知,CTRC_I齿盘的稳定成结率(90.0%)显著高于(P<0.05)NewHolland(83.5%)和CTRC_II齿盘(65.0%),凸轮结构对成结效果影响显著。NewHolland齿盘与剑麻绳、CTRC_I齿盘与聚丙烯绳、CTRC_I齿盘与剑麻绳等3种配合具有较好的稳定成结率,比其他配合高22.7%~53.5%。不同转速下,CTRC_II齿盘对捆绳的平均最大拉力最大,CTRC_I齿盘最小。CTRC_I齿盘所成绳结质量最高,但捆绳非有效消耗量也相对最大。最终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效益分析可知,CTRC_I和NewHolland齿盘综合性能优于CTRC_II齿盘,且CTRC_I与聚丙烯绳配合时,综合性能最好。

关键词: 试验 性能 压捆机 打结器 驱动齿盘 成结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便携式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的设计与率定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径流,可以大大缩短试验周期,加速雨水入渗规律和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进程。目前的人工模拟降雨装置普遍存在体积庞大、操作复杂、试验成本高等问题,在现实应用中难以推广。该文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种由喷淋系统和供水系统构成的便携式人工模拟降雨装置。该装置采用单喷头、下喷式模拟降雨结构,通过控制输水管道供水压力和改变喷头型号,实现了不同雨强、不同历时的人工模拟降雨过程。通过降雨特性试验表明,该装置可实现降雨强度为0~140mm/h的模拟降雨,降雨均匀性能保持在80%以上,雨滴直径主要分布在0.1~5.5mm之间,能够满足不同直径的雨滴获得2~2.9m/s的终点速度。试验结果与天然降雨有较高的相似性,可有效实现模拟降雨。

关键词: 降雨 模拟装置 径流 喷头 雨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