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837条记录
苏北冲积沙性土三纲田的肥力特征及施肥条件

土壤通报 1979

摘要:苏北黄淮冲积平原的沙性土,其特性为爽水快,肥效速,肥力不长,作物既易疯长,又易脱力.过去沙土上三麦亩产100斤左右,玉米150~200斤,大豆也不过250斤.1958年土壤普查时,沙土的有机质一般在1%以下,大部分在0.5%左右,也有个别青沙土达1.2%,全氮量为0.034~0.057%,代换量5.8毫克当量/100克土.1964年开始旱改水,在定向培育下,平整了田块,改种了水稻,大力推广种植绿肥,积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展小麦生产的几个技术问题

农业科技通讯 1979

摘要:小麦(包括大、元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面积占耕地的二分之一,产量占粮食总产的四分之一,增产潜力很大。近年全省小麦大丰收,出现了亩产四、五百斤的地区和六百斤以上的县,为加速发展小麦生产又提供了很多经验,展示了小麦生产的广阔前景。一、改变生产条件要加速发展小麦生产,必须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努力提高抗灾能力,为小麦生产创造高产条件。特别要抓好水、肥、土基本建设。(一)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无论北方南方,在农田水利建设上都要做到三配套、三分开。三配套是:沟、渠、路、林、桥、涵闸配套;干、支、斗、农、毛灌渠配套;大、中、小、毛、腰、墒沟配套。三分开是:水旱分开;灌排分开,高低分开。淮南苏南地区还要控制地下水位,低洼地区还要做到内河外河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豆科绿肥根瘤固氮活性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1979

摘要:关于固氮活性的研究一直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乙炔还原法的应用,使这方面的研究有了新发展.但由于土壤类型、气候条件、豆科绿肥的种类以及测定方法等的不同,得到的结果很不一致.我们根据本省的具体条件,研究了几种重要豆科绿肥的固氮活性.一、材料和方法从生产上常用的冬季绿肥中,选用紫云英、苕子、箭舌豌豆6625、箭舌豌豆7513、豌豆、蚕豆等几种绿肥.固氮活性的测定,用乙炔还原法,按上海植生所固氮室的简易法操作.仪器为SP2035E型,10毫伏电子电位差记录讯号.以氢焰检测,氮气作载气.所用的氮、氢和空气都预先通过分子筛5A干燥.层析柱3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苯胍防治家兔人工感染球虫病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1979

摘要:球虫病是家兔最严重的一种疾病,霉雨季节发病较多,2~3月龄以内的幼兔死亡率可高达80~100%,严重危害养兔事业.1977年武汉医药工业研究院合成了新的抗球虫药氯苯胍(Robenidine).据报导,该药对寄生鸡的6种艾美耳球虫和寄生犊牛的7种艾美耳球虫有显著的抑制发育和杀灭作用,并且对其它抗球虫病药物产生耐药株时使用亦能奏效.但是,迄今对家兔的防治效果尚未见系统研究.为了探索氯苯胍对防治家兔球虫病的疗效、剂量、疗程和副作用等问题,我们于1978年进行了一系列人工感染的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三麦气候条件的初步研究

江苏农业科技 1978

摘要:建国以来,我省三麦产量有显著提高,1978年全省三麦平均产量达372斤,为解放初期的3.7倍。各地都出现千斤以上的高产田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气、热综合肥力观点在土壤普查中的应用

土壤肥料 1978

摘要:实践证明,要摸清农业生产的主要土壤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必须在普查中全面运用水、肥、气、热综合肥力观点,才有利于观察天、地(土壤)、人、物(作物)四者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学习运用辩证法改良盐碱地

土壤肥料 1978

摘要:英明领袖华主席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认真抓好坡地、盐碱地和红壤土等低产田的治理。”江苏省地跨江、淮,东滨黄海,境内的黄泛平原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花碱土;沿海平原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滨海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与细胞分化

遗传学报 1978 SCI

摘要:毛主席教导我们:“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长期以来,品种改良工作,主要利用自然变异及其自由重组为材料,培育新品种。这种方法,当前已经发现它已难于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要求,急待改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始出现人们久已想望的前景,就是揭露了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效地施用化肥

江苏农业科技 1978

摘要:1975年,美国农艺学会,作物学会、土壤学会联合举行了“为粮食而进行农艺学研究”的专题讨论年会,会后收编了四篇报告作为特刊第26号出版发行。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作者是美国普杜大学农艺学教授,他被邀请在这次会议上作的这个报告着重分析了世界化肥资源,化肥吸取效率问题,以及如何改进作物——土壤系统更有效地利用化肥需要研究的问题。这里摘译了其中的主要部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倍体在杂种优势上的应用

江苏农业科技 1978

摘要:一、杂种优势的意义 Shull 1914年首先提出杂种优势一词,用来表达杂合体的特殊刺激作用,包括细胞分裂、生长和其他生理活动。以后从杂种植株器官组织的大小,产量和长势等的增强,扩大到生物体生存的优势,如适应、选择和生殖等。Dohszansky1930年提出用常规杂种优势表达上述外加的杂种性质。Powes1944年和Stern1948年又把劣势表现包括在内,叫负杂种优势。 从进化观点来看,负杂种优势是正杂种优势的逆转,通过正负杂种优势的摆动,循环不断地调节群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而产生适应。Shull1948年提出杂种优势是杂结合的一种刺激作用,但是优势也可以由于同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