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被引量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6882条记录
分子氨和亚硝酸盐对鱼类的危害及其对策

中国水产科学 1999 CSCD

摘要:鱼类养殖池塘主要生态因子调查结果显示,多病池水含总氨氮、分子氨、亚硝酸盐均比少发病池高,而溶解氧较低;分子氨和亚硝酸盐对鲫和鳜毒性影响试验结果,分子氨的毒性使鲫和鳜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的活力发生变化,经120h作用,鲫AKP由上升转为下降,鳜经96h作用而逐渐下降;亚硝酸盐的毒性使鲫的高铁血红蛋白(MHb)呈指数递增。这说明养殖水体溶氧低、分子氨和亚硝酸盐浓度高,三者协同作用,使鱼类代谢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是诱发鱼类发病的主要环境因素。

关键词: 池塘 分子氨 亚硝酸盐 鱼病 致病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倒刺鲃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的评价

中国水产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常规肌肉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分析5尾中华倒刺(Spinibarbussinensis)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中华倒刺肌肉(鲜样)中粗蛋白质量分数19 22%,粗脂肪质量分数1 96%,水分质量分数77 0%,灰分质量分数1 62%,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0 18%。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73 61%(质量分数,干样),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不包括色氨酸)总量是32 26%,占氨基酸总量的43 83%;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中华倒刺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和(苯丙氨酸+酪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1 34,4种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24 22%(干样)。脂肪酸中EPA与DHA质量分数分别为0 87%、3 08%,比其他经济鱼类均高,微量元素比值合理,表明中华倒刺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关键词: 中华倒刺 肌肉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水系鲢和草鱼遗传结构及变异性的RAPD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长江中游的湖北嘉鱼与江西瑞昌两个地理群体和中游的汉江和湘江两大水系的鲢和草鱼的群体进行了遗传学研究。发现长江水系鲢的遗传变异要高于草鱼 ,与现今生物量成反比的反常现象。鲢遗传多样性从大到小的分布是嘉鱼→湘江→瑞昌→汉江。草鱼遗传多样性从大到小的分布是瑞昌→汉江→湘江→嘉鱼 ,鲢和草鱼的遗传多样性地理分布并不一致。遗传分化指数Gst分别为 1 2 3%和 1 7 5% ,表明鲢和草鱼的四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分化度较低 ,可能与地理位置较近和基因交流频繁有关。

关键词: 草鱼 遗传多样性 RAPD 长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莱州湾及黄河口水域渔业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

动物学研究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莱州湾是黄渤海渔业生物的主要产卵场、栖息地和渤海多种渔业的传统渔场。不同时期按季节进行的拖网试捕调查结果表明 :莱州湾渔业生物的资源量、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95 9、1982、1992~ 1993和 1998年的平均单位网次渔获量分别为 2 5 8、117、77 5和 8 5kg/h ,渔业资源呈现持续衰退的趋势。80年代以来带鱼、小黄鱼等大型底层鱼类为黄鲫、■鱼等小型中上层鱼类所替代 ,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黄渤海连续进行的大规模的中国对虾种苗放流导致其野生群体的遗传杂合度明显下降。在分析了主要渔业资源衰退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保护栖息地环境和渔业生物多样性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 莱州湾 群落结构 遗传多样性 生态多样性 多样性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生物多样性 2000 CSCD

摘要:通过1959~1999年间4次按季节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莱州湾渔业资源和优势种组成以及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998年平均渔获量大幅度下降,分别仅为1959、1982和1992~1993年的33%、73%和110%;虽然季节间优势种有一定的变动,但鱼是鱼、黄鲫、斑鱼祭和赤鼻鱼是等小型中上层鱼类自80年代以来已替代了带鱼、小黄鱼成为优势种;渔业资源群落结构也随时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多样性自1959~1982年增加,然后呈下降趋势。外部的扰动特别是捕捞,在中等强度下会使鱼类多样性增加,但过高的捕捞强度又会使多样性下降。目前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简单,处于较不平衡状态,群落演替将继续,在外部扰动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具有较强恢复力的小型中上层种类资源能够很快恢复和增长。

关键词: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演替 渔业资源 莱州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机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海洋环境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近年来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方面的研究作了全面的综述 ,探讨了投饵养殖和非投饵养殖两种类型 ,特别是贝类养殖、网箱养殖、池塘养殖模式自身污染产生的机制和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并提出了防止和减轻自身污染的对策

关键词: 海水养殖 自身污染 环境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海参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

海洋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首次对中国养殖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疾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育苗期的主要疾病有烂边病、烂胃病和化板症,而越冬保苗期和养成期则以腐皮综合症的危害最为严重。详细描述了以上主要病症的流行病学特征,总结出当前海参疾病的病原以细菌为主,兼有霉菌、寄生虫和敌害生物。此外,针对主要病症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和综合预防措施,以指导生产实践。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海参 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 疾病 细菌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浮床无土栽培植物控制池塘富营养化水质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1

摘要:采用浮床无土栽培技术 ,在池塘水面种植景观植物——陆生植物美人蕉 (Cana generalis Bailey)以控制池塘富营养化水质。结果显示 ,在富营养化池塘中 ,景观植物的覆盖率与水体中氮、磷等的去除率呈显著正相关 ,即提高景观植物的覆盖率可以提高水质的净化能力 ,使电导率和浮游植物叶绿素 - a也明显下降 ,表明了富营养化池塘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富营养化池塘中 ,景观植物的较佳覆盖率最好是 2 0 %。

关键词: 浮床无土栽培技术 富营养化水质 去除率 覆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罗非鱼产业现状分析及提高罗非鱼出口竞争力的措施

南方水产 2007

摘要:综述了我国罗非鱼生产、质量安全及出口贸易情况,分析了我国罗非鱼在出口贸易中可能遇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罗非鱼出口贸易竞争力的相关措施,以期为我国罗非鱼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罗非鱼 竞争力 技术贸易壁垒 质量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宿主调查

海洋与湖沼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地高辛 (DIG)标记的WSSVDNA探针斑点杂交与原位杂交技术 ,在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刀额新对虾、脊尾白虾、天津厚蟹、日本大眼蟹体内检测到了WSSV ,它们是WSSV的天然宿主 ;在经人工感染的哈氏美人虾、短脊鼓虾、克氏原螯虾、肉球近方蟹、滕壶体内检测到了WSSV ;在球形侧腕水母、病虾池的桡足类等浮游生物、卤虫无节幼体以及人工浸泡感染卤虫成体体内没有检测到WSSV。经原位杂交检测 ,虾类的甲壳下上皮、胃上皮、附肢、造血组织、鳃等组织器官均可被WSSV侵染 ,其中甲壳下上皮和鳃对WSSV敏感 ;蟹类的甲壳下上皮和鳃对WSSV敏感 ;在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脊尾白虾、注射感染的克氏原螯虾的精巢中 ,精荚的结缔组织细胞和血细胞呈阳性 ,在中国对虾、脊尾白虾以及注射感染的短脊鼓虾的卵巢中 ,结缔组织细胞和滤泡细胞被WSSV感染。

关键词: 白斑综合症病毒 核酸探针 宿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