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50条记录
杂交水稻栽培上的若干特点

湖北农业科学 1978

摘要:1977年我省杂交水稻发展到171万多亩,其中作双季晚稻种植的达121万余亩,一般比同类型的常规品种增产两成左右,有的更多。我院所属农场种植一季晚稻杂交水稻282亩,亩产过千斤,其中14.8亩平均亩产达到1,333斤;双季晚杂交稻也有20亩平均亩产过了千斤。研究和掌握杂交水稻的栽培特点,积极推广和发展杂交水稻生产,对迅速大幅度地增加我省粮食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种——“2133”

湖北农业科学 1978

摘要:一、试验示范表现“2133”是华中农学院用毛颖阿夫与宜麦1号杂交选育而成。1974年秋至1977年夏参加湖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1975年秋至1978年夏参加湖北省小麦新品种抗(耐)赤霉病鉴定试验,并经广济县龙坪公社大面积示范的结果,该品种都表现高产稳产,抗病耐渍,适应性强,颇受群众欢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强科学研究 尽快把棉花生产搞上去

湖北农业科学 1978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快农业发展的速度,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建国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1977年粮食总产比解放初期增长1.7倍,棉花增长4.7倍,自力更生解决我国八亿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这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个伟大成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端正认识抓关键 因地制宜种好麦

湖北农业科学 1978

摘要:解放以来,我省小麦单产、总产都有所增长,今年又取得了大丰收,总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可是增长速度低于全国水平,单产与兄弟省相比也还存在差距。我省小麦产量徘徊不前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基本原因是由于林彪、“四人邦”的干扰破坏,但是也存在着认识问题和栽培措施问题。这里,就我省小麦生产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谈谈我省棉区的耕作制度

湖北农业科学 1978

摘要:一、棉区耕作制度的演变与问题我省是全国主要产棉省之一。全省因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可分为江汉平原、鄂东丘陵、鄂北岗地三大棉区。各棉区因气候土壤特点、生产水平的不同,种植制度也有差别。在茬口安排上,文化大革命前,江汉平原棉区由于多为水旱粮棉两夹,地多劳少,大、小麦茬分别占35%和25%,蚕豆和少量油菜占30%,实行麦,豆换茬;鄂东丘陵棉区,由于人多地少,肥力条件较好,小麦茬达80%以上,大麦、蚕豆茬比重较小,鄂北岗地棉区,由于地多劳少,土壤粘重,无霜期较短,棉田大多种冬绿肥和休闲,小麦茬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杂交制种的几种方法

湖北农业科学 1978

摘要:棉花杂交制种,目前因无理想的“三系”,人工去雄授粉比较费工,即使有了雄性不育系,还是要靠人工授粉,花一定的劳力。因此,研究杂交方法,简化制种手续,是棉花杂种优势广泛利用的当务之急。现将各地采用的几种方法介绍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连制剂防治仔猪黄痢的试验

湖北农业科学 1978

摘要:前言仔猪黄痢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初生仔猪的急性传染广。本病的特点是发病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据我院种猪场115窝仔猪统计,生后5小时至7天内发病率达80%以上;而生后24小时内发病的占发病总数的87.7%。又据研究,初产母猪的仔猪发病率高达95—100%,发病后如不及时合理治疗,可在24小时左右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90%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麻地冬季间作绿肥有利苎麻增产

湖北农业科学 1978

摘要:苎麻年收三季,需肥较多。目前除少数管理得好的社队施肥较足,苎麻亩产200—300斤外,大面积由于施肥不足,单产较低。为了开辟肥源,湖南、湖北等省先后进行麻地冬季间作绿肥的研究和生产示范。结果证明,麻地冬季间作绿肥,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有机肥料,提高苎麻产量。特别是近年来新办的社队麻场,大多是新开的荒地,土质瘠瘦,在这些麻地上冬季间作绿肥,对改良土壤,增产苎麻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32)P、~(15)N研究杂交水稻矮优二号营养生理的初步结果

湖北农业科学 1978

摘要:杂交水稻根系发达,抗逆性强,长势旺盛,后期不早衰,穗大粒多,产量比常规品种高。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某些组合产量不稳定,空壳率高。为了探求这些不良性状的生理原因及克服办法,1977年我们应用同位素~(32)P、~(15)N对杂交水稻矮优2号和中稻“525”(作为对照)的某些营养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属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克服及杂种后代育性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78

摘要:当前在棉花育种工作中,要选育出品质、产量以及抗病、抗逆性能比现有当家品种有较大突破的新品种,必须冲破陆地棉种内遗传规范的局限性,运用远缘杂交及其他新的育种手段,扩大和丰富陆地棉的遗传基础,创造新的遗传类型和开展杂种优势利用。然而棉属种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及后代雌雄性的不育性,是进行棉花远缘杂交育种经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