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SCI(精确检索)
33条记录
四川柑橘生产空间的时空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3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农作物空间演化的本质是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具象反映,揭示农作物空间的时空过程,明晰其与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因素的定量响应关系,有助于解释农业土地系统变化过程与机制。柑橘空间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其空间变化对优化农业土地系统具有重要影响。[方法]针对已有研究在空间尺度、响应机制的局限,文章在分析柑橘空间时空过程的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解释变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 1980—2015年四川柑橘空间快速扩张,经历了快速扩张期(1980—1995年),强烈震荡期(1995—2005年),扩张恢复期(2005—2015年)。柑橘空间表现出高度集聚,在地理上呈现出空间相关性。川中丘陵区是柑橘空间变化最为强烈的区域。[结论]四川柑橘空间的时空过程受多种驱动因素共同作用,表现出明显的“自然—人文”驱动特征。与海拔、降水量、最热月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气温年较差、城镇化水平、消费水平和技术进步8个解释变量呈负相关,上述变量每增加1%,柑橘空间收缩0.61%、0.358%、0.844%、1.784%、4.734%、0.398%、2.473%和0.181%。与坡度、无霜期、劳动力投入强度、有效灌溉面积、农药投入强度、路网密度和经济反哺能力7个解释变量呈正相关,上述变量每增加1%,柑橘空间扩张1.270%、1.044%、0.542%、0.172%、0.285%、0.626%和0.356%。

关键词: 农业土地系统 时空过程 空间面板模型 驱动机制 柑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大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现代化评价及耦合协调度分析-以四川省为例

农村经济 2022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社会化服务是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农业大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社会化服务的支撑。以四川这一典型农业大省为研究对象,在辨析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的基础上,基于2007~2019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北现代化发展态势及其耦合协调度进行测评。结果表明:(1)受技术培训、农产品收储、金融服务等产前产后环节社会化服务及政府公共服务影响,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滞后于现代化发展水平;(2)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较快,但农业投入与农业产出水平相对较低,投入产出效率仍是薄弱环节;(3)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但协调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据此,建议扩大产前产后社会化服务供给、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优化耦合协调发展环境,构建小农户融入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促进农北社会化服务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关键词: 社会化服务 农业现代化 小农户 耦合协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煤炭资源型城市环境效率及其环境生产率变动分析--基于山西省1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绿色环境效率反映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合理评价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效率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从异质性环境污染排放角度出发,选取了四种环境压力指标,采用非径向的Slacks Based Model(SBM)模型和Sequential 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山西省2003—2016年11个地级市的环境效率和环境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动态演进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差分广义矩估计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山西环境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维持现有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山西省整体的环境效率仍有25.31%的改进潜力;中部地区的环境效率值高于北部与南部地区,但是三大区域的环境效率值都呈下降趋势。(2)山西省环境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14.63%,其中技术效率对环境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负效应,而技术进步是环境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来源。(3)环境规制与环境生产率之间并不存在正向或者负向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不同分位点上环境规制对环境生产率变动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关键词: 煤炭资源型城市 环境压力 环境生产率 SBM模型 Sequential Malmquist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循环"战略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形势辨析及其发展应对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1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粮食安全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内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使得我国粮食安全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与此同时,国内粮食生产面临的粮食消费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产成本高企、种粮积极性走低、粮食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等诸多旧有延续性问题与挑战愈发严峻。基于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新形势的研判,认为未来我国粮食生产的战略安全地位将进一步上升,须从供给侧发力,推动粮食生产导向朝着"量""质"并重转变,切实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粮食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粮食产销区之间利益平衡机制,以及构建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合作关系,为加快推进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双循环 粮食安全 形势辨析 问题挑战 发展应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61-2015年西南区域单季稻生长季气候年型及其生产潜力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作物气候年型以及不同气候年型下作物的生产潜力,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1—2015年西南区域单季稻种植区316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和单季稻生产资料,利用异常度概念分析了单季稻生长季的10种气候年型,解析了不同气候年型下单季稻的气候生产潜力,并分析气候变化对单季稻生长季气候年型及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5年来西南区域单季稻生长季正常年型发生频次最高,平均21.5次,其次是少雨年型和多雨年型。从空间分布来看,正常年型多出现在云南南部和西北部、四川攀西和四川盆地南部的部分地区,少雨和多雨年型多出现在四川盆地大部和其他省市的部分地区,高温年型多出现在四川攀西地区、云南和贵州的个别地区,低温和寡照年型的空间差异不明显。(2)1961—2015年,西南区域单季稻气候生产潜力平均为7065.6 kg/hm2。与正常年相比,多雨年型气候生产潜力偏高超过10%,少雨年型偏低超过14%,降水是影响单季稻气候生产潜力的最主要因子。(3)气候变暖对西南区域单季稻生长季气候年型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与1961—1990年相比,1991—2015年暖年增加,冷年减少。近55年来西南各省市单季稻气候生产潜力均呈下降趋势,1990年代以来暖年的增加有利于气候生产潜力的提高,而少雨和寡照年的增加是气候生产潜力总体下降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单季稻 气候年型 生产潜力 气候变化 西南区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业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响应行为研究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响应行为。本文构建了"认知—评价—行为"三层次的种业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响应行为的理论研究框架,基于四川农科院、达州农科所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种业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响应行为。研究表明:对转化政策的了解、科研单位配套政策、项目资金等级、转化平台、转化渠道、科研人员利益分配比例等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响应行为影响较大。因此,从提高种业科研人员的认知和增强其对成果转化外部环境的评价出发,加大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宣传力度、提供单位配套政策、加大对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投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搭建与利用、积极拓宽与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健全利益分配机制是促进种业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响应行为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种业科研人员 科技成果转化 响应行为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61-2017年南疆地区沙尘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利用南疆地区49个地面气象站1961-2017年沙尘资料,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 IDW插值法、多元回归分析和相对贡献率等方法,对南疆地区沙尘天气的月、季和年及年代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7a南疆地区沙尘天气呈极显著波动下降趋势,减速为-1.06d/a,其中浮尘日数减速最大(-8.6d/10a);沙尘变化特征表现为单峰式的先增后减;沙尘暴、扬沙和浮尘日数突变年为1989、1995和1994年;沙尘天气具有季节性、区域性差异,春夏秋冬分别为31.4、20.9、11.4和6.8d,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季(-4.1d/10a)最大,年内月份均表现显著减少趋势;浮尘、沙尘暴和扬沙均呈现南多北少的纬向特征,主要发生在和田和巴州地区的南部,且绝大部分站点沙尘天气呈现显著减少趋势;风速、气温日较差与沙尘天气日数呈显著正相关,对沙尘天气的相对贡献率为51.2%和13.1%,水汽压、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贡献率为20.4%、9.5%、0.5%和0.2%,影响排序为风速>水汽压>气温日较差>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风速对沙尘天气发生的影响占主导地位。综上所述,风速、下垫面的干湿状况、气温和冷空气活动等因素是南疆沙尘天气发生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可为南疆地区绿洲合理扩张和沙土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沙尘天气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贡献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行背景、应对举措及对中国启示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日本与中国同属于东亚小农社会,土地细碎化问题突出。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而其中诸多举措对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方法]以大量数据材料作为支撑,分析日本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现实背景,总结其为应对食物自给率走低、农业人口大量流失、农户兼业化程度加剧、耕地大面积撂荒、务农劳动力高龄化等农业发展难题所采取的主要应对举措及其成效。[结果]日本政府持续创新改进农地制度,推动土地向农业法人经营体集聚;高度重视适用于山丘区和农村留守劳动力的中小型农机发展,有效提升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缓解了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积极培育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组织经营模式创新;全方位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实现农业规模经济效益;多层次开展农业农村人才培育,化解农业接班人危机。[结论]中国正处于农地细碎化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发展的重要阶段,可充分借鉴日本成功经验,通过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大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运营效率,扎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等举措,促进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标。

关键词: 规模经营 日本农业 推行背景 应对举措 启示与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对川西平原西河氮素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以四川盆地西部典型农业小流域为研究区,于2015年3月~2016年2月持续监测河流氮素(NH_4~+-N、NO_3~--N、TN)和pH,结合遥感解译、地理信息系统和相关性分析等技术,探讨了监测断面周边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氮素及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氮素浓度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冬季最高(2.063mg/L)、春秋次之(1.536mg/L;1.432mg/L)、夏季最低(1.085mg/L),同时月均NO_3~--N浓度(0.891mg/L)显著高于NH_4~+-N(0.425mg/L)(P<0.01),且NO_3~--N受到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显著影响.随着缓冲区半径的增加,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和水域的面积与NO_3~--N和TN浓度相关性逐渐降低,且在250m缓冲区内,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与NO_3~--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与所有氮组分的相关性均增大,且在750m缓冲区内,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与NO_3~--N和TN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城乡建设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可能是河流NO_3~--N的"源".

关键词: 西河 土地利用类型 缓冲区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指数及障碍度分析-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例

农业技术经济 2018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被认为是我国现代农业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现实路径.四川作为全国农业大省,面源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尤为突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四川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必然选择.本研究基于四川省省情筛选了17个测评因子,采用BPEIR概念模型,结合德尔菲法(Delphi)及主层次分析法(AHP)评价21个市州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指数及障碍度.结果显示,根据四川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指数将21个市州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发展指数>1. 2)包括甘孜州、资阳市、成都市、宜宾市;第二梯队(1<发展指数<1. 2)包括凉山州、泸州市、南充市、内江市、达州市、雅安市、自贡市;第三梯队(发展指数<1)包括绵阳市、阿坝州、德阳市、乐山市、遂宁市、攀枝花市、广安市、眉山市、广元市、巴中市.影响当前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的障碍因素依次为资源减量投入(0. 35)、资源循环利用(0. 29)、资源环境安全(0. 22)、经济与社会发展(0. 14).基于此,本文建议:一落实化肥农药零增长计划,破除资源减量投入障碍;二构建区域农业循环链条,破除资源循环利用障碍;三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破除资源环境安全障碍;四围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破除社会经济发展障碍.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四川省21个市州 发展指数 障碍度 发展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